在北京,有一所被被誉为“外交家的摇篮”、“旅游人的港湾”的高校,她虽然以“第二”命名,但却拥有顶尖的配置。她,就是在周总理亲自关怀下所建立的学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有人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这个名字不好,听起来就会觉得低别的学校一等。其实关于二外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小故事。二外刚建立的时候,对外文委按照惯例给学校拟名为“对外文化学院”,但周总理想打破这个惯例,遂取名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当时,也有一些人提出“第二”这个名头不大好,但周总理回答说,第二没什么不好,巴黎有第二第二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有被当作主力的第二炮兵。于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这个名字一直延续至今。
诚如周总理所说,第二没什么不好。如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著名高校。该校不但拥有顶尖的学科、专业实力,还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现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旅游管理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外国语言文学、旅游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有3个学科上榜,其中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获评B,排在全国前20%~30%的位置。
在专业建设方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设立本科专业45个,其中,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5个(英语、日语、阿拉伯语、俄语、旅游管理)、北京市“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2个(翻译、财务管理)、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翻译、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日语、阿拉伯语、英语、旅游管理)、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日语)。
据小编所知,二外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管理3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共6个项目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年限(四年)认证的最高等级,这体现了二外在旅游、酒店和会展等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优势和国际一流水准。
学科和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师的努力。北二外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及独特的办学经验,自建校以来涌现了一批名家名师,新中国早期资深翻译家李越然、苏琦、周锡卿、董乐山、管震湖、李传松、王志佑、王文炯、舒雨等先生都曾在学校弘文励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近千人,其中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0%以上,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近60%,聘请兼职教授余名,拥有外国专家60余名。除此外,该校拥有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8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在小编看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虽有着“第二”的名头,却拥有超强的实力,是一所值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