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同济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参考书

如何激活黑色素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908/6513405.html

一、专业介绍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主要研究轨道交通车辆、道路车辆、船舶和航空器等运载工具的结构性能、运行控制、运行安全、检测与诊断以及制造工程等的理论与工程技术。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属于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

二、招生目录

招生院系: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招生专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术学位)

研究方向:

01车辆牵引与控制技术

02列车制动与安全技术

03磁浮交通技术

04轨道结构与振动噪声

05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06轨道交通系统运用管理

考试科目:

科目一:()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

科目三:()数学一

科目四:()机械设计、()电路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理论与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交通)任选一门

复试内容:轨道交通学科综合

三、参考书目

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第九版),濮良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

电路分析

《电路》(第5版),邱关源、罗先觉,高等教育出版社,1年

《简明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3.3

《现代控制系统》(英文影印版第十二版),RichardC.Dorf,RobertH.Bishop,电子工业出版社,2.7

《FoundationofModernControlTheory》,许维胜,朱劲,王中杰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1

理论与材料力学

任选考一门:《理论力学》或《材料力学》大学本科通用教材

材料力学(交通)

《材料力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基础力学教学研究部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新祥旭考研同济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辅导班讲义》

四、历年分数线及报录比

1年:50/50/80/75/

0年:50/50/80/80/(报名人数26,录取人数5)

9年:50/50/85/85/(报名人数24,录取人数5)

8年:55/50/85/85/(报名人数18,录取人数5)

五、考研经验

我是从去年三月份开始复习英语,在暑假之前主要是背单词,以及每两天做一篇阅读。英语复习最关键的是研究真题,熟悉真题。做英语真题讲究的是精细,一天可以只做两个阅读,但做完之后一定要对照答案仔细研究出题的角度,干扰选项的设置等。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学习,渐渐地就会对出题的套路有一定的掌握。阅读看视频不需要太多,关键是学会老师讲授的解题方法并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其它题型像翻译和作文到十月份再准备也不迟。另外英语真题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做,做过三遍之后大家大水平应该会有很大的提升。

高数可以用汤老师或者张宇、线代部分一定要李永乐老师的讲义、概率论推荐老命题组长王式安,如果用汤家凤也可以。张宇的线代和概率有些乏善可陈,不太适合学生的掌握和理解。学习过程需要注意两个点:第一是时刻高强度的习题练习;第二是各科的穿插—比如在主攻线代的时候,要注意复习高数的笔记,做一些积分微分的题,保持记忆。其它科同理。建议9月15日开始历年真题的练习,并且对于--0的真题需要用答题卡练习,同时注意错题的整理和三科数学基本题型和方法的复习。第二次刷真题时,可以用《李永乐真题权威解析》分类刷更巩固。如果有时间,可以第三次刷,单独做题。二刷真题时,强推《李林题》,非常优秀。最后做模拟题时,李林的6+4套押题卷也一定要做,往年都有玄学的直接押中题。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做《考研数学合工大超越五套卷》。

在进行专业课的复习前,可以把复习资料准备好,对于复习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参考书可以为你带来考研相关的知识储备,对于专业课来说,需要看的参考书其实是也就2-3本就够了,我当时看的比较多的一本是孙恒的《机械原理》,这本书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复习的时候可以对凸轮机构和轮系方面,多去看看。

大概是从八月份开始的复习,先是在看教材,准备先把基础知识给过一下,因为基础知识是继续往下深入学习的基础,尤其对于我这种本科跨考的人来说就更难了,在看完一章之后,还可以做一下后面的练习题。这个阶段就是看教材和做后面的练习题,这样比较充实的话一个月时间就差不多可以把教材知识给复习一遍。

然后就是大纲了,这个也是很有必要去看的,可以顺着大纲的各个标题去看,不要遗漏,对里面要考的各种信息心中有数,复习的时候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了。对于这门课,主要就是要肯理解吧,书中的内容不是看过就完了,而是要真正的理解才行,考研的试题也是千变万化的,必须理解才可以灵活应对题型。

六、1年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复试细则

(一)复试所需材料:

1.复试通知书

2.有效居民身份证件

3.准考证(中国研究生招生网下载)

4.学历学位证明

4.1应届生提供注册章齐全的学生证或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4.2往届生提供毕业证书或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5.大学期间成绩单(须盖校级公章);

6.外语水平证明(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托福成绩或GRE/GMAT成绩等);

7.专家(副教授以上职称)书面推荐信2份(如有);

8.其他证明材料(如:发表论文含录用证明、专利、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扫描件等)。

9.毕业论文(如有)

10.个人简历

以上材料按照4-9顺序形成一个完整PDF文件(1、2、3、10为单独文件),于3月20日前发送至邮箱

(二)复试时间和流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