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5年了,汉语国际教育专硕毕业的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很尬的问题。
同事:哎,你是研究生吧?
我:嗯……严格来说是硕士研究生。
同事:很厉害啊!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我:汉语国际教育。
同事:哦,学汉语的,汉语有什么好学?这就是中文系的吧?
我:……不,是汉语——国际——教育,就是教老外汉语,属于语言学的分支,虽然获得的学位属于教育硕士。
同事:教育,不是应该算教育学的吗?
我:……有交叉的课程。
同事:那你教老外,英文一定很好吧?帮我看下这句英文怎么翻。
我:……首先,我们专业学的是怎样用汉语教汉语……其次,你刚才的句子里有一个“偏误”:你可以说“英语”很好,因为在表达中英语能指代语言能力;但不能说“英文”很好,因为英文特指这种语言的文字,或者是我国东南某地区的某个人名。你刚刚的话属于典型的“误用”类型的错误。
同事:???
……
好了,玩归玩,闹归闹,别拿前途开玩笑。今天大锤老师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真实内幕。
Q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到底值不值得考?
有人在知乎上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就业前景如何?」
回答里有人吹,有人黑;有人建议考研,有人建议压根儿就别去报。看到的同学一定很纠结,到底要不要考。
最纠结的大概是那些已经报考了汉硕,并且笔试成绩感觉不错,对通过复试也很有信心,偏偏这时候看到不建议报考的答案的同学
——这感觉就像在沙漠里上厕所,结果上到一半发现自己没带纸。
对此,大锤老师建议:不要纠结!
因为你纠结也改变不了啥俗话说得好,来都来了……
目前全国有所高校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个专业开设的历史很短,从对外汉语起算,也就13年的历史。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是几年前才更名和转变的。
有人说:
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有区别吗?是一回事吗?
本质上是一回事,但细节上又不是一回事。
对外汉语偏重的是汉语本体研究,结合一定的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而汉语国际教育则更注重教学法、教学技能、课堂管理等教学实战方面的能力培养,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能力要求相对对外汉语而言要弱化一些。
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开设,源于国家汉办对汉语教师的大批量需求——需要的是实战型人才。因此,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创立之初便被划分为了专业硕士。也因其应汉办而生,所以最对口的就业方向就是从事汉语教学工作。
然而真正的现状是,大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后便不再从事汉语教育工作——这种情况主要是工资原因以及职业天花板所带来的。
年,本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在一线城市从事汉语教育工作的,薪资基本上在6-10k之间,绝大部分约7-8k;二三线城市基本为5-6k,属于文科硕士应届生的平均薪资。但纯汉语教师在国内的成长空间有限。进入中小学国际部成为多数继续在本专业发展的人所向往的选择。就发展空间和薪酬待遇而言,知名私立学校国际部重点公立学校国际部普通私立学校国际部普通公立学校国际部。
整体上,本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了:机构教学、中小学教育、外企、公务员等,仅少部分人选择留校、成为汉办专职外派教师或继续读博。不过近些年互联网的兴盛,诞生了很多互联网+汉语的公司,也给了本专业硕士更多的选择机会——毕竟互联网企业更有挑战性与突破性,也是本专业人群走向另一个职业路线的基石。业内比较知名的小如老师、元任汉语的扛把子烨子老师、漫中文创始人小窦老师等,走的都是“专业+X”路线(+编程,+新媒体,+产品经理)。
因此,如果选择体制外就业或创业,本科具备其他专业背景,硕士考取汉硕,将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更有竞争力。
Q2:汉硕考的是什么?
考任何专业的硕研都分初试和复试。
汉硕的初试科目是:
公共课:政治、外语(英语一或其他外语)
业务课:汉语基础、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1)政治。作为大部分专业考研科目中巍然不动的大山,全国都一样,重点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