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文|冷丝
栏目|考研录取
冷丝在本文列出了全国所高校的保研即研究生推免比例数据——3届学生保研率(本文文中和文末列出详细名单)。
很多人有一些疑问:保研到底是这么回事?保研上来的学生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大一到大三的本科生又该如何准备?
所高校保研率名单,前37所高校情况如下:
全国各大高校保研申请的时间和各项程序。
研究生保研制度实际操作中,推荐于每年9月份进行,这时本科生刚上大四,推荐资格一般基于学生大学前三年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外语水平、社会实践、科研能力的综合考量。学习成绩一般是各大高校最为看重的一项,大多数高校的学习成绩占推免综合考量的80%-85%。
保研工作的复试采用保研夏令营、面试、笔试加面试等形式,但是本科成绩排名在推免录取中是决定性因素。保研制度的目的在于培养和选拔“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的优秀学生。
由此可见,拿到保研资格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要求很高。
保研学生的素质到底如何?
基于本科学业表现的保研措施对于选拔研究生的效果究竟如何,国内学界一直存在争论。
有人认为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多方面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克服了“一考定乾坤”的现象,能够真正选拔出具有较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然而,最新的部分研究却表明,保研生与统考生相比,创新能力优势并不明显,学习主动性、科研兴趣甚至不如统考生表现得好。
也有很多研究生导师认为,有推免资格的学生,相对拥有更高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所以成为导师培养专门型人才的重点,所以继续深造、从事学术研究的几率更高。而专硕本身的设定以就业为导向,读完硕士学位后很少有人选择继续深造,所以导师在招收推免生的时候,重心不放在专业型硕士身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趋势,就是专业型推免生的招生正逐渐向夏令营倾斜,9月份推免人数相对减少。
保研政策和工作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硕士研究生推荐与接收工作的时间是分开的,也就是说先确定保研名额,而后进行推免选拔接收工作,获得推免名额的学生,都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不得将报考本校作为遴选推免生的条件,也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限制推免生自主报考。
这无疑都是在增加保研推免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于优秀的学生想保名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对于很多高校而言,希望能获得更多的优秀生源,也愿意选拔优秀学生继续培养。
保研也有相当大的竞争,脱颖而出实在不容易。
无论是公平公正公开,还是研究生推免名额的增多,都要求学生能力达到院校保研名额内的标准。教育部出台相关的规定后保研学生间的竞争将会加大,这种竞争的因素有院校给予的,有同学间实力的比拼。学校对于本院校学生更熟悉,知根知底。也喜欢继续培养本院校的学生,没有知识系统的差异化。
同学间的竞争主要是名校间的竞争,学生都有一个保底的希望,同时还有一个更高的希望。而且学校也要考虑学生的选择问题。这些因素对于同学们来说都是不利的,所以同学们在选择院校时要慎重选择。
还有很多同学还不知道保研推免这回事,一心只想通过考研来证实自己。或是认为自己达不到保研的标准,或是不想内保只想选择更好的院校。新政策的出台,给了同学们很大的机会,有了国家大政策的保证,对于新一届能有机会获得保研名额的,想上名校的学生,可以再努力一步,增加自己的优势,成功保研。
因此,冷丝建议,对于大一、大二和即将上大三的学生,你们还有机会努力,要提前准备保研的各项事宜,只有让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更具实力,才可能消灭可能存在的所谓“潜规则”,在保研申请大战中取得胜利。
附录所高校保研率情况表:
全部高校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