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对于人大代表提出“降低英语教学比重,以及在考试中占分比重”的建议进行了回复,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于英语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问题的热议。
首先,关于英语教学比重的问题,教育部的回复是:无论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在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比重均在7%左右,并不存在教学比重过高的问题。言外之意,既然不存在教学比重过高问题,又何来降低一说呢?
其次,对于英语考试占比的问题,则直接拿出了国务院年印发的文件,即《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原来现阶段外语统考分值安排是按照中央对高考改革顶层设计确定的,教育部不过是执行者而已。
教育部的回答堪称完美,但老百姓的疑问却并没有解开。英语教学不存在比重过高问题吗?这和老百姓的感觉完全不一致啊。看看各中学课程表,英语那可是主科之一,课时安排稳居前三。由此可见,教育部出台的课程方案,在基层学校基本上是被无视的。
究其原因,中国的基础教育,考试向来是指挥棒。以河北省为例,英语科目在中考文化科目中分值为分(文化科目总分为分)占比为20%,妥妥的三大主科之一。在高考文化科目中分值为分(总分为分),占比同样达到了20%。试问,中高考中这样的分值占比,对学校,对老师,对家长,真得没有影响吗?
我又认真看了看国务院年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现教育部对人大代表建议的回复,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中央的文件不但规定了外语科目分值不变,同时还规定了“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既然英语在中高考中分值占比远超7%,那么在平时的教学比重占比自然也应该相应提高。
事实也正是如此,基层学校都默默地提高了平时英语教学比重,把本该教育部做的事提前做了。而教育部对此应该是知情的,但基本上采取了默认的态度,毕竟,考试指挥棒的作用,远远大于一纸规定。
其实英语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争议由来已久,英语在考试中的高占比,和教育部规定的教学中的低占比,构成了一对矛盾体,这必然导致基层学校教学管理上的困惑。
外语教育虽然重要,但远远没有达到和语文数学并驾齐驱的地位。对外语要求较高的大学,自然可以对考生提出较高要求。但有些专业,有些大学,完全可以降低对外语的要求。
具体到高考选拔制度,英语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选考科目,由大学来决定是否要求学生选择英语。而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大学专业选择,以及未来职业定位选择是否学习英语。
总之,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应该有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地位,而不是现在的一个充满巨大争议的地位。亲爱的小伙伴,你对此事怎么看?你认为英语应该在基础教育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呢?欢迎在此留言评论,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