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年第2期目录及

01

基于代理的人际关系管理及消极情绪调节

雷容冉永平

摘要:

人际交往经常涉及在场的双方和不在场第三方,然而现有的人际语用学理论难以解释在场一方如何管理在场另一方和不在场第三方之间的人际关系。本文参照Spencer-Oatey的和谐管理理论框架,结合心理治疗会话中在场一方替不在场第三方讲话,或直接以第三方身份讲话,探究在场一方如何调节在场另一方的消极情绪,最后分析基于代理的人际关系管理及其相关的消极情绪调节。这不同于交际双方面对面言谈语境下的人际关系管理与情绪管理,具有人际语用学理论与交际实践的创新启示。

关键词:人际关系管理;人际消极情绪调节;代理;人际语用

文献引用格式:

雷容冉永平.().基于代理的人际关系管理及消极情绪调节.外语与外语教学(02),1-11.

02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融合的新路径——推论-构式语用观

薛兵林璐

摘要:

本文探究后格赖斯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中构式语法的理论融合。研究发现:后格赖斯语用学倚重语用推论对说话人交际意向的识别,但忽视了语法、语用规约的核心作用。构式语法秉持语法构式中形式与意义/功能的规约匹配范式,但对语用因素探究不足,尤其忽略了语用推论的关键作用。为弥补双方理论局限,我们倡导将这两种理论范式进行有机整合,从推论-构式语用学的分析视角,全面考察构式义并合表征中语法规约意义、语用规约意义与语用推论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关键词:后格赖斯语用学;构式语法;语用规约;语用推论;推论-构式语用学

文献引用格式:

薛兵林璐.().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融合的新路径——推论-构式语用观.外语与外语教学(02),12-20.

03

语用身份研究的新修辞进路

吕金妹

摘要:本文始于对语用身份缺乏修辞哲学深耕的反思,通过溯源“修辞三论(Logos、Ethos、Pathos)”厘清了身份研究的短板,以论证蕴含统一性哲学思想和实用性话语技巧的新修辞论辩理论何以为语用身份开辟新的研究进路。进而在该进路下探讨了语用身份的认知资源本质及属性,并在明确方法论的前提下,结合“新冠疫情话语”勾勒出具体分析步骤:首先需辨别“受众身份类别及论辩类型”,然后识别“身份引发的论辩前提”和归纳“身份触发的论辩型式”,接着分析“论辩效应”,最后总结出“身份的修辞论辩规律”,以提高身份研究的话语实践和学理价值。

关键词:语用身份;新修辞;认知论辩;分析步骤;新冠话语

文献引用格式:吕金妹.().语用身份研究的新修辞进路.外语与外语教学(02),21-33.

04

广播情感热线主持人应对建议请求的道义站位研究

彭卓

摘要:

道义关系普遍存在于会话互动中,道义维度研究在西方会话分析界方兴未艾,而在国内会话研究中却鲜有人问津。鉴于此,本文以中国国内广播情感热线的二人互动话语为研究语料,借助会话分析方法揭示主持人在应对致电者建议请求时的道义站位类别及其语用策略。研究发现主持人可选择支持、搁置或挑战致电者道义权利申索的站位以及选择这些站位的八种语用策略。本研究从应对建议请求的视角细致地窥探道义站位,结果有助于拓展汉语应对请求的互动性研究以及推动道义秩序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道义站位;语用策略;角色关系;热线;建议请求

文献引用格式:

彭卓.().广播情感热线主持人应对建议请求的道义站位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02),34-48.

05

国学典籍里“中和”情感隐喻的认知研究

李孝英

摘要:

“中和”是中国人认知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国学典籍中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人的行为准则。目前,相关研究覆盖范围广,成果丰富,然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中和”情感语言现象或思维方式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和”思维与情感隐喻关系的分析对“中和”情感隐喻进行认知机制探索,研究揭示了“中和”的隐喻性及隐喻路径和扩展模式,由此说明情感隐喻的普遍意义,它对中国典籍的“中和”这一核心概念也具有解释力。

关键词:国学典籍;中和;情感隐喻;认知机制

文献引用格式:

李孝英.().国学典籍里“中和”情感隐喻的认知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02),49-55.

06

概念整合视域下二语成语加工的语义凸显研究

屈典宁苏怡刘喜琴

摘要:

现有二语成语加工研究重点考察外部因素对成语语义激活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语义相关性判断任务,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考察了成语的内在理据即组构性对二语成语加工过程中语义类型凸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语成语语义加工呈动态凸显,凸显的语义类型与组构性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1)组构性成语的字面义先于比喻义激活,呈字面义凸显;2)非组构性成语的比喻义先于字面义激活,呈比喻义凸显;3)与非组构性成语的字面义相比,二语受试对组构性成语的字面义反应更快;4)组构性与非组构性成语比喻义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在语境层面阐述了组构性对二语成语语义识解的影响,从成语内在理据的视角拓展了层级凸显假说的维度。

关键词:成语加工;组构性;凸显;概念整合

文献引用格式:

屈典宁,苏怡刘喜琴.().概念整合视域下二语成语加工的语义凸显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02),56-67.

07

修正性反馈在中国外语学习者感知和产出英语松紧元音对中的影响研究

张薇陈晓湘廖毅

摘要:

本研究检测了修正性反馈在英语松紧元音对/i/-/I/感知和产出中的影响。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随机被分为重铸组、引导组、引导+重铸组及控制组,进行前测,6轮基于感知的任务型交互活动、即时后测和延时后测。前、后测分别包括感知测试,控制型产出测试和自发型产出测试。结果显示:1)感知方面,在已训和未训词汇条件下,重铸、引导、引导+重铸在英语松紧元音对/i/-/I/的感知中均发挥了显著效应,且三类修正性反馈的有效性无显著差异;2)产出方面,在已训和未训词汇条件下,重铸、引导+重铸两类修正性反馈在英语松紧元音对/i/-/I/的产出中的效用显著高于引导类修正性反馈。

关键词:修正性反馈;英语松紧元音对/i/-/I/;感知;产出

文献引用格式:

张薇,陈晓湘廖毅.().修正性反馈在中国外语学习者感知和产出英语松紧元音对中的影响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02),68-78.

08

不同口语任务类型下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话语节奏特点研究

于珏廖怡源林裕鑫

摘要:

本文基于节奏多维特征模型,量化不同口语任务类型下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话语节奏模式差异,从而揭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节奏习得特点及规律。发现:1)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口语输出,造成学习者节奏障碍的原因不只是来自轻重节拍的时长失调,更是源于对话语内部停延规律的随意处置以及音高起伏度的调控不足。2)由于言语加工策略的不同,口语任务类型会影响学习者多个韵律层级的节奏量化指标,因此学习者在输出不同类型的话语时,其节奏障碍的核心症结并不相同。其中,在朗读口语中,对话语停顿时长的调控失误是学习者最突出的问题,其次是对元音各项特征变量的失调;而在自发性口语中,核心症结则表现在对音节及辅音各项特征变量的调控不力。

关键词:节奏多维特征模型;口语任务类型;中国英语学习者;LDA线性判别分析

文献引用格式:

于珏,廖怡源林裕鑫.().不同口语任务类型下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话语节奏特点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02),79-90.

09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时代困境、内涵结构与实践路径

杨枫

摘要:

作为国家建构基础的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政治和法律的认同和爱国主义情感。本文反思了中国外语教育实践中的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的不平衡问题,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意识生成的困境,并指出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应当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围绕中国的历史、民族、文化和母语等内涵结构进行学术生产、人才培养和师资发展等教育实践。

关键词:外语教育;国家意识;课程思政;爱国主义

文献引用格式:

杨枫.().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时代困境、内涵结构与实践路径.外语与外语教学(02),91-96.

10

内容语言融合测评框架构建思考

泰中华常俊跃

摘要: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实施需要与其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测评。本文围绕内容语言融合测评的内在关系、制约要素、学科支点、任务设计4个核心问题,梳理了其概念内涵,探索构建了融测评标准、输入与输出、测评任务、学科需要等要素于一体的内容语言融合测评框架;在此基础上从观点属性、题型与评分、知识评价内涵、应用范畴、发展定位5个方面提出了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下的测评观,展望了测评框架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内容语言融合;测评;框架;构建

文献引用格式:

泰中华常俊跃.().内容语言融合测评框架构建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02),97-.

11

高校英语教师国内访学期间身份转变个案研究

杨鲁新黄飞飞

摘要:

国内访学是我国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有关国内访学培养成效方面的研究却非常匮乏。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历时质性个案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三位高校英语教师在为期一年的国内访学经历中的身份变化。本研究收集了访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