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K看到许多人在抱怨,自己写出来、说出来的英语总是带着中文范儿。这更是烤鸭们的痛点,现在“口语差,写作差”似乎已经成了国内屠鸭圈的一个普遍认知,-年间,学术类以及培训类雅思考生的口语及写作能力均相对较弱。图源:雅思白皮书其实这并不奇怪,语言是一个载体,背后则是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如果我们没有从文化和思维方式上对英文有个全面了解,我们自己的“英文频道”就不可能建立,当然会带着中文范儿了。举个简单例子,当我们想表达“洗碗”这个词语时,我们如果直译就是“washthebowl”,但是美国人却说“dothedishes”,才是更地道的用法。类似的表达太多太多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中式思维在作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一面意识到中式思维在作怪干扰英语学习,一面又在想方设法地通过中式思维的联想来“帮忙”。ambulance(俺不能死)救护车pest(拍死它)害虫ambition(俺必胜)雄心这种通过联想记忆法背单词的人一定不在少数,但这种方法也在无形中妨碍着你建设英语思维,没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反而被贴上了读音不准的标签。汉语和英语、甚至和大部分印欧语系语言的本身存在逻辑上的差异,汉语的这种特性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意识到中英逻辑思维上的差异,该如何更好地建立英语思维呢?基础的英语知识当然是要掌握的,基础阶段一定或多或少是靠中式思维去记忆的,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掌握一门外语离不开母语作为媒介。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中文的思维逐渐固化,英语思维较难建立,同时在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中,环境、方法还有内容是相互关联的,环境、方法、内容相辅相成,就不会觉得相互排斥,所以为了建立英语思维,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学英语,来Kaplan学习语言的大部分同学也是出于此因。Kaplan交互式课堂激励学生学习,让每一位学生为运用英语做好准备,持续更新的资料,保持课程内容的新鲜度和趣味。深入了解本土文化,自然地练习英语和使用英语进行讨论,充分体验各国风情之余,你会进一步地融入英语环境。自创小游戏学英语以学生间交流为主的课堂著名语言学家GregThomson说:“外语学习的原理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掌握语言的过程又是如此之简单,以至于不需要说清楚。”讨论语言学习的原理,是件非常复杂的事,而且外语学习就连学术界都存在很多尖锐的争论。总而言之,在英语学习的问题上,我们也不必太过纠结方法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长久坚持,才是学好一门语言的根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