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专访北外校长杨丹开展语言教育,加

语言是一座桥梁,畅通中国与世界。

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培养多语种全球胜任力人才成为了当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任务。

近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杨丹率团访问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期间,在万国宫接受联合国唯一官方杂志UNToday主编PriscaChaoui女士的专访。他分享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通过开展语言教育和服务,促进国际沟通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一起来看——

杨丹校长(左)与PriscaChaoui女士

访谈中,杨丹校长表示,北外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提供高质量语言教育和服务,帮助塑造中国的世界观、世界的中国观和未来的全球观。

首先,北外通过外语教育、对不同语言文化的研究,以及区域国别研究,为树立起中国的世界观提供支撑,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其次,通过国际传播与理解,阐述中国的世界视角,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助力形成世界的中国观。第三,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全球视野,人们必须加深对彼此理解。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指要基于共识,拥抱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目标,最终实现更好的全球治理。

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中国外国语类院校中的顶尖学府,以“语通中外,道济天下”为使命,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与国际组织输送“三有”人才,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当前,北外已获批开设种外国语言,包含联合国个成员国的官方语言,并在亚、欧、美18个国家通过与国外大学和机构合办建设23所孔子学院,通过孔子学院与各类国际中文活动,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促进中外交流。

年,全球第一所网络孔子学院成立,由北外与英国TheOpenUniversity合建

来自全球6个国家的名师生齐聚北外,学习优质中文课程、体验多样中华文化,理解当代中国

多年来,北外坚持实施人才强校、学术兴校、全球立校战略,在推动外语教育国际合作方面砥砺奋进,贡献不竭的北外力量,取得了良好成果。

目前,北外与世界上84个国家和地区的所高校和学术机构签署交流合作协议,与美国布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境外著名高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倡议发起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全球语言教育共同体等组织,凝聚智慧、汇聚资源,以共同体理念开创全球语言教育的新篇章;年,北外领导团出访欧洲多国众多高校,不断探索与世界一流语言、商科、政治、经济类高校合作新渠道,促进北外师生与全球高校的人文交流合作。

除持续推动外语教育国际合作外,北外还积极推进全球语言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一个集语言教育、语言服务、语言研究和语言保护四项功能于一体的权威、开放、公益性平台,通过汇聚需求、整合供给、供需对接,提高语言服务效率。

北外CQPweb语料库开放平台,拥有数十个语料库,团队开发多款索引分析工具、语料库标注等工具,通过网络共享

近年来,北外审时度势,瞄准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科学前沿,积极应对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新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新挑战。语言正是能够为解决人类终极问题所用的重要工具与变量,也是解决不平等、不均衡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形势,北外成立了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建设语料库集群,通过保护语言来保护人类文明,保护人类的基础,其成果多次被中外媒体报道。北外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语言教育技术创新和课堂革命,也为语言教育开辟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立足新时代,北外肩负重要使命,通过提供卓越的语言教育和服务,帮助塑造中国的世界观、世界的中国观和未来的全球观。努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其与世界自信地互动、平等地对话,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奋勇争先的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助力。未来,北外将继续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与尊重,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为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和谐的全球格局贡献智慧与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