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的两种选科模式,你真搞懂了吗一分钟

谈到新高考,便离不开“选科”。上期文章我们在介绍新高考的时候,就提到“选科”是新高考改革的关键词之一。

那么,什么是选科?什么时候选科?选科的组合有哪些?又该如何选科?选科的重要性又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接下来,小智会对以上问题逐一阐释。

什么是选科?

选科,是指实行新高考省份的考生,在高一下学期(最迟高二上学期)的时候,对高考的考试科目进行选择。

在四川省官方解读新高考政策中,明确指出“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高二年级开学时选择,在高考报名前允许进行调整,但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再更改。”

这也就是说,考生在高一下学期或者高一升高二的假期,就要确定高考的考试科目了。

选科的组合

新高考已经取消了传统的文理分科,目前实行选科的模式有两种,通过上期文章的分享,相信大家也已经有了简单地了解。

下面再展开来给大家做个说明:

No.1“3+3”选科模式

第一个“3”是传统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每科分,总分分,以原始分形式呈现;

第二个“3”是可选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6选3,每科分,总分分,以等级分的形式呈现(等级赋分制),也可以理解为以位次的形式呈现。

提到等级赋分,简单举个例子,比如在某次考试中,考生生物科目原始成绩为63分,位次为全市的15%,实际赋分可能为88分;地理科目原始成绩也为63分,排在全市的45%,实际赋分可能为73分。

当然了,各省市赋分的具体比例由当地教育部门来确定,此处只是简单举例来理解等级赋分。

“3+3”模式是最早开始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天津、海南)所采取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考试科目组合有二十种(见下图)

但是这种模式随着年上海和浙江两地高考及招生结束,问题也随之而出,特别是两地选择物理的考生人数下降,引发了较大的争议。

年高考,浙江全省29.17万考生,选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

“弃物理”、“物理遇冷”这种现象其实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科技进步的引领学科,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这样继续放任考生不选物理,长此以往会对我国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工科类人才造成巨大的问题。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3+1+2”选科模式。

No.2“3+1+2”选科模式

“3”是传统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每科分,总分分,以原始分形式呈现,计入总成绩;

“1”是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二选一,每科分,以原始分形式呈现,计入总成绩;

“2”是再选科目: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选2,采用等级赋分制,经过等级转换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分。

“3+1+2”模式要求考生在物理和历史科目中二选一,剩下的四科任选二,并且要求高校必须按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

在这种模式下,考试科目组合由原来二十种减少为十二种(见下图)

这种模式对考生的选择加以适当限制和引导。学生必须在物理和历史这两个科目中进行选择,凸显了物理和历史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考生志愿可以在多个组合中选择,既有文科类、理科类倾向,也可以文理学科交叉选考,这也适应了高校专业具有文科、理科的划分,同时具有交叉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如何科学选科?

新高考选科模式,相比旧高考来说,对考生选择大学专业的针对性更强。

有的考生确实心中有自己目标专业,但是因为不了解具体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最后跟自己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

也有的考生和家长,过于注重各类数据报告,而忽视了自身学科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分数总成绩处于低分区间,不能达到最初理想的预期。

那么如何科学地选科呢?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3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