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2020年招生就业汇总,各省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以理工为主,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专业为特色,现有成都(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和宜宾(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路三段号)两个校区。

成都理工大学创办于年3月15日,初名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年成为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

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组建成都理工大学。

年11月,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

年9月,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新型智库、1个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生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我校牵头建设的“四川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14个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第四纪地质学,材料学,核技术与应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应用数学)。

学校共设有20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有74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3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其中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含独立招生方向)7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9个,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其中本科生人,全日制研究生人,非全日制研究生人。

成都理工大学年本科招生

成都理工大学年全国普通类本科录取分数线(不含中外合作办学)

(手工整理,仅供参考)

年成都理工大学山东艺术本科专业录取分数线

年,成都理工大学山东省普通类常规批计划招生24个专业(类),计划招生数量人,实际投档数量人。

投档分数线

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计算机类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28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日语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

选考科目要求见上表。年选考科目要求有调整:

会计学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由生物或历史或地理三选一调整为不限选考科目要求。

翻译、日语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由思想政治或历史或地理三选一调整为不限选考科目要求;

财务管理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由物理或历史或地理三选一调整为不限选考科目要求;

电子商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由物理或生物二选一调整为化学或地理二选一。

专业(类)包括的专业及招生要求

年成都理工大学在山东省计划招生的24个专业(类)中,地质学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共3个招生专业(类)实行大类招生,其他招生专业均为按照专业招生。

地质学类:包括地质学、地球化学2个专业;

计算机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专业;

电子信息类:包括通信工程、信息工程2个专业。

成都理工大学年招生章程摘要

成都校区和宾校区考生填报志愿时分别填报,分别录取。

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四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采用“4+0”(即四年均在成都理工大学学习)双学位培养模式;不录取未填报专业志愿的考生,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入其他普通专业,专业课程为英语授课,建议英语语种且英语成绩较好的考生填报。

成都校区按专业大类招生的有:地质学类(包括地质学、地球化学2个专业)、核工程类(包括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2个专业)、电子信息类(包括通信工程、信息工程、人工智能3个专业)、计算机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3个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环境生态工程、环境工程2个专业)、建筑类(包括建筑学、风景园林2个专业)、体育学类(包括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2个专业)、新闻传播学类(包括广播电视学、广告学2个专业)8个招生大类。

宜宾校区按专业大类招生的有:计算机类(包括智能科学与技术(宜宾校区)、物联网工程(宜宾校区)、数字媒体技术(宜宾校区)3个专业)、工商管理类(包括财务管理(宜宾校区)、人力资源管理(宜宾校区)2个专业)2个招生大类。

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投档成绩相同时,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同分排序细则进行排序录取。

除日语专业外,考生进校后均以英语为外语语种安排教学,且每个专业有多门采用英语或采用英、汉双语进行教学的课程,非英语语种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须慎重。英语、翻译专业仅限英语语种的考生报考,要求加试口语。

建筑学、土木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建筑学、风景园林专业学制5年,建筑学、风景园林专业新生进校后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徒手画加试,加试成绩不合格者,根据其高考成绩、专业志愿调整到其它专业就读。

艺术类专业使用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组织的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对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成绩均上线的考生采用“专业志愿优先”的方式,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投档规则录取;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没有明确投档规则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按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文化成绩相同,依次按专业成绩、外语、语文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专业成绩相同,依次按文化成绩、外语、语文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实施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省市,投档方式按照其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考生选考科目须符合学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的进档考生采取“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原则。

学费及住宿费:

各专业学费标准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招生计划。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学费为元人民币/年,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学费为元人民币/年。

关于转专业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有不合格记录或所获学分低于18学分的不允许转专业。

一本招生专业学生申请转入二本招生专业者免笔试直接参加学院专业考核,其余转专业者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转专业考核。

转专业考试课目: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理工类);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文科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经管类)。

教务处根据申请转专业学生的转专业统一考试平均成绩(占50%)和其年秋季学期课程平均成绩(占50%)综合排序,按接收专业可接收转专业学生人数的%确定初试合格学生名单,各转入学院对初试合格的学生进行专业考核。

具体情况需要新生查询当年学校规定。

成都理工大学年本科生毕业及就业情况(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学校届毕业生共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专科毕业生人;,男生人,女生人;毕业生以四川省生源为主,所占比例为69.51%;省外生源占比30.49%,主要来自河北省(3.36%)、重庆市(2.21%)、山西省(2.09%)等省份。山东省生源人。

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学校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5.85%,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5.87%,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5.16%;男生就业率为88.95%;女生就业率为82.38%。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从其去向构成来看,学校届毕业生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28.68%),“升学”(18.33%)次之;分学历层次来看,“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29.19%)、“升学”(18.30%)为本科毕业生主要去向;“出国、出境”(58.71%)、“升学”(20.00%)为专科毕业生主要去向。

其中,男生和女生都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要去向。

各学院就业率

本科毕业生:学校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6个学院,其中生态环境学院就业率最高,为94.41%,其次为能源学院(93.48%)、外国语学院(92.04%)、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91.74%)、体育学院(90.11%);就业率较低的分别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84.69%)、管理科学学院(81.80%)、马克思主义学院(76.54%)、法学院(66.83%)。

专科毕业生:学校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2个学院,其中管理科学学院就业率90.09%、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就业率72.73%。

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83个专业;除法学之外,其余各专业就业率均在60.00%及以上。其中,风景园林和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的就业率均达到.00%。

就业率最低的专业分别为:

法学专业,毕业人数人,就业人数87人,就业率46.5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人数98人,就业人数67人,就业率68.37%;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人数人,就业人数人,就业率72.22%;

信息工程专业,毕业人数93人,就业人数69人,就业率74.19%;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人数人,就业人数87人,就业率75.65%;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毕业人数59人,就业人数45人,就业率76.27%;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人数人,就业人数89人,就业率77.39%;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人数58人,就业人数45人,就业率77.59%;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人数67人,就业人数52人,就业率77.61%。

专科毕业生:学校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3个专业,其中,商务管理专业就业率相对较高,为90.09%(毕业人数人,就业人数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最低72.73%(毕业人数44人,就业人数32人)。

未就业情况分析

届学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共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专科毕业生23人),对未就业毕业生进一步调研显示:本科毕业生目前主要在“准备升学考试”(54.64%)和“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开招录考试”(24.59%)、正在选择就业单位中(9.56%)等;专科毕业生主要在“正在选择就业单位中”(.00%)。

就业地区分布

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四川省内就业(65.85%),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广东省(7.05%)、北京市(2.64%)、上海市(2.29%)和重庆市(2.27%)。

就业单位分布

届毕业生主要去向单位性质为“其他企业”,占比达到67.67%;其次为“国有企业”(22.61%);就不同学历而言,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单位布局都较为集中,主要签约“其他企业”。

升学情况

届毕业生中,有6名毕业生升学深造,升学率为18.33%。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