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
大家好,我是成都外国语学校法语班初级、高级毕业生袁静雅,本科及硕士毕业于外交学院,现目前就职于外交部。
成外与我
南半球此时正值旱季寒冬,收到Isabelle的跨洋语音,背景声里成都街头的热闹喧嚣把我一下子带回了中学时光。那时候的自己跟现在的你们一样,时常被铺天盖地的各科试卷淹没,在口语考试门外手里还攥着要背诵的课文,大课间时一定去小卖部买煮玉米和鸡柳,晚自习时也偶尔跟同学在B班偷偷聊烦恼和未来。那时的自己不曾想到十年后自己已在印度洋西南部的这个大岛上肩负外交官的使命,可仔细想想有些种子那个时候已悄悄生根发芽。
第一颗种子是视野。多年后我仍记得初中晚饭后的时光,班主任杨华老师利用晚自习前的时间用投影播放新闻周刊和世界周刊,很多个夜晚我们跟着白岩松和康辉老师的讲述去思考社会民生和国家大事。还有外语课上的topic环节,围绕一个个话题组织语言论证自己的观点,练的不只是语言本身,还有思维与表达。那时成外教学楼上挂着“立学中华、语通世界”八个大字,这八个字也是对成外风格和特点最准确的描述。
第二颗种子就是法语。从学习法语到学习外交和国际关系,再到走上职业外交人员的岗位,外语永远是基本功和敲门砖。就像人需要照镜子才能知晓自己的模样一样,文化需要他者的存在才能对比出自己的特点。掌握一门外语就是拥有了这么一面镜子,可以从了解别的文化的过程中看到自己所处的文化的独特性;掌握一门外语也是拥有了一把钥匙,让你可以在日后的生活中拥有更多可能性和选择。
(建国70周年国庆之际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在成外的心得与体会
如果说要给成外法语的学弟学妹或者当年的自己几条建议的话,我想有如下三条:
一、语言入门靠模仿,语感靠大量输入。虽然背课文、模仿语音语调单调枯燥,但却是说一口地道外语的必经之路。背课文的时候最好戏精上身,从语速、语调、语气到动作眼神都可以进行模仿,这样可以掌握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地区的人在说同一种语言时用词语级、语气和语调的区别。
二、“语言+兴趣”双向促学。语言是用来表达观点和思想的符号系统,所以语言学习从来不只是学习发音、词汇和语法等符号系统本身的规则,它也包括你要用这门语言去表达的内容。比如你喜欢音乐剧,就可以看法语的音乐剧,既扩大了你对音乐剧的涉猎范围,也从音乐剧中的曲目学习法语,从音乐剧故事里了解法语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找到一位喜欢的法语作家、法语歌手或者喜欢的学科的说法语的教授,从兴趣点切入去学习相关领域的法语,会和课堂上的语法、词汇、写作形成有益补充。
三、相信自己可以实现理想。一定要珍惜做自己喜欢的事时的那股开心劲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有不同的成长路径和发展方向,不必一定要去学热门的专业,去做风口上的行业,那样可能会一直受到外界看法的影响感受不到自己的内在价值。
如果成外的学弟学妹们对外交工作感兴趣的话,那可以在精进外语的同时多读读社科书籍,做一个厚实的人,这会对这份职业很有帮助。最后,祝每一位学弟学妹都能在成外度过精彩而美好的少年时光!
袁静雅
很感激能有这样的机会,以这样的方式同你们见面。以下内容全部属实,虽为个例但具有一定普遍性,供你们参考。
收到Isab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