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类招聘数据,双语乃至多语种的人才市场中,仅翻译人才缺口就高达9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掌握外语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对于语种人才需求均高过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人才供需比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中外交流更加频繁,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不仅是英语“一枝独秀”的情景,外语人才就业形势一片大好,薪酬也随之水涨船高。
教育部数据显示,年在一线城市本科应届生起薪标准大约为5K。在深圳小语种岗位平均薪酬最高的集中在16K(数据来源:人才网)。这样的薪酬,在同届毕业生当中,已经是非常高的水平了。
”一带一路“建设需大量优秀外语人才
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同个国家以及30多个国际组织签订了关于“一带一路”的合作,其反响在世界范围内非常大,与我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已经从原来的亚洲、东欧部分延伸至整个欧洲甚至延伸到了非洲、拉美、南太等地区。
“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以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合作为契机,中国企业的国际工程事业得到了更多发展机会和历史机遇,“一带一路”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内生动力。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语言有余种,语种繁多复杂,其中官方语言及国语总共约60余种,不仅国际工程事业渴求大量的外语人才,国际工程人对自我外语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国际工程事业对于外语类人才的需求,国内许多大学积极增添外语专业,培养外语人才。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预计规划到年学校开设语种数量将超过种。
另外掌握外语可以从事很多工作:外事工作、翻译工作、商务工作、经贸合作,还有对外援助政府官员。中国需要很多既了解国外情况实际,同时也懂外语的人才。
如何学好外语?
国际工程人所要学的外语不是单纯的为了应试而学,它是有效学习方法与工作生活中方方面面所结合的过程。外语学习方法,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人而异林林总总有了不少方法论,那么,看看“外语大师”孙继文现身说法,为大家的学习外语之路提供思路。
孙继文先生曾任职于中国驻比利时王国大使馆、外交部翻译室、联合国总部等机构,至今仍是外交部特聘外语专家、中国翻译协会中译法研讨会主任,孙继文先生以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合作为己任,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相信他的学习经验能为各位国际工程人带来启发。
Intelligence——聪明。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聪”由耳朵、双眼、口以及心组成。顾名思义,若想变聪明,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耳、眼、口、心同步应用,这对学外语来讲同样适用,不停步于能看懂却说不出的“哑巴外语”,在读的过程中,同时用眼看到文字,耳朵听见发音,用心记忆,耳眼口心全都用上,这时便能比默读的效果更好。
Bad——劣。“劣”拆分为”少“和”力“,少花力气,便成为劣。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吃力、坚持,则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对于任何一门知识来讲都是如此,少花力气,甚至是不花力气,不会有收获。
几条学习规律
1.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外语需天天练,例如学单词,学完一个单词以后在第2天,第3天连续的复习,直至10天后,基本就成为自己忘不掉的了。因此,每天需花时间复习一下昨天所接触的知识,慢慢能印入脑海,成为自己的知识。
2.口译笔译,全面发展。在国内外工作均有做口译、笔译的时候,学习口译和笔译刚开始难以尽善尽美,通过锻炼,可以不断精进,越发优秀。
3.听力练习,尤为重要。某些国家当地人讲的外文与当地方言穿插在一起,更加增大了听力的难度。加大听力练习,慢慢适应当地口音,这样能较快投入工作。
4.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任何学习都不要有畏难情绪,学外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根据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实践,这样外语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完成工作。
5.没有捷径,只有刻苦。足够多的学习、反复重复的训练,一定会有成果,任何学习都是如此。
学习外语是每一位国际工程人的必经之路,也是使海外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保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国际工程人才,除了懂工程、精商务、通管理,还要过语言关,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更游刃有余,为日后长期从事国际事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