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那颗种子,如今承载着中国双语教育的未来
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中国……
在从教40余年的时光里,JohnMcBryde对曾经走过的每一块土地都如数家珍。作为国际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JohnMcBryde的脚步不止局限于一所学校、一个城市,而是囊括了他走过的所有国家,以一个世界级教育者的眼光审视我们目前的国际教育。
在成为青苗教育集团执行总裁之前,JohnMcBryde已经有在四个国家的多所国际学校担任管理者的经验。而年来到中国担任北京京西学校总校长,是JohnMcBryde第一次接触中国的国际教育。
“中国目前的繁荣在于无数人在为孩子们寻求更好的教育而不断努力。人们历尽艰辛,只为了寻找一种更适合未来的教育,一种不再仅仅是强调测验和应试结果的教育。”
JohnMcBryde真诚地敬佩中国人对教育的执着信念和满腔热情,因这份缘分和这份感动,他留了下来,持之以恒地为中国国际教育变得更好而奉献——这样坚定的一条路,他一走就是22年。
因其对中国教育的杰出贡献,莫铭翰先生荣获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外国专家奖”。
作为中国最为资深的国际教育先驱与专家,JohnMcBryde曾与包括国际学校协会、美国西部院校教育联盟、新英格兰学校和学院协会等合作进行四方认证协议;
同时,他还是ACAMIS的创始人,并曾任职于EARCOS和ACAMIS等教育集团的董事会。
JohnMcBryde
莫铭翰先生
青苗教育集团
执行总裁
”
从教四十余年,国际教育专家
曾任北京京西学校总校长,时任9年
任中国教育部国际教育顾问,包括国际学校协会、美国西部院校教育联盟、新英格兰学校和学院协会四方认证协议
因其对中国教育的杰出贡献,荣获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外国专家奖”
ACAMIS的创始人,曾任职于EARCOS和ACAMIS等教育集团的董事会
”
今年,他再次回到了青苗,而这株幼苗已经发荣滋长,长成了欣欣向荣的巨藤。曾经的一粒粒种子,也已破土而出,借青苗之力向更高处生长。
在这里,JohnMcBryde找到了中国双语教育的未来。
那么,时隔五年,这位任教四十余年的国际教育资深专家、中国国际学校先驱,为什么会再次回到青苗?
经过22年,青苗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我们会说,中国双语教育的未来就在青苗?
这一切,或许要从22年前青苗成立开始说起。
青苗于他,是一种缘分,更是坚定的选择
当聊起与青苗的渊源时,JohnMcBryde会用“缘分”来形容:
“‘缘分’在中国是一个常用的词,用来形容某种必然存在相遇的机会和可能。我想我与中国、与青苗、与教育之间,都有一份不解之缘。”
回到青苗,是一种缘分,更是JohnMcBryde在思考了国际教育的本质与未来人才发展后,做出的坚定选择。
辗转过多个国家,JohnMcBryde习惯以一种更长远、超越传统的眼光审视国际教育。
中国自近代起就有“中体西用”之说,西方也于上世纪80年代有了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说法。将全球化、国际化的事物与本土文化特色相结合,创造出适合于本国的新模式,才能更有可能有长足的发展。
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国际教育不仅是照搬国外课程,而是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壤,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本固枝荣,唯有这样才能够立得稳、走得远。
而青苗在国际教育在中国刚刚起步的年代,就已经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落下了第一个脚印——年,青苗教育集团致力于建设一所世界最好的国际化中国双语学校,最先开创了东西方教育结合的办学新模式,成为国内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国际双语教育品牌。
在青苗东西方教育和文化的血脉相融中,JohnMcBryde看到了中国国际教育在未来的无限可能:“我始终尤其认同并且欣赏青苗的教育理念,历经20余年不断完善和验证,你会发现这已是一种非常自然和成熟的结合。”
从22年前到今天,再到更远的未来,这种“自然和成熟的结合”让青苗的双语教育始终充满活力,始终面向未来。
在青苗,他找到了未来教育的答案
“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应对未来?”在中国做国际学校校长的这些年里,这是JohnMcBryde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不断发展的全球化环境中,社会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保守型人才,而是超越当前形势和界限、拥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性思维的“全人”。
只有俯瞰群山尽览,才能透过重雾看到通往未来的路,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青苗所做的就是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地方,拥有更广阔、更长远的视野。
以“采东合璧之萃,品化融合之美”为教育理念,青苗采用一以贯之的IB课程体系,在每一株幼苗长达十五年的生长中,都充分吸收东方和西方文化交汇的营养,让其深根固柢,无惧未来的风雨。
青苗不仅融合了IB课程的优势,同时坚持中西方文化的兼收并蓄,以自己独有的灵魂贯穿始终,与IB理念不谋而合的青苗教育内核,在十数年的探索中熠熠生辉,青苗也不负众望地获得了国际文凭组织的认可:
青苗顺义校区已通过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项目(DP)、国际文凭中学项目(MYP)、国际文凭小学项目(PYP)认证,成为全IB世界学校。
这意味着,青苗的平台已够高、够稳,足以成为孩子们攀爬的借力,亦足以成为孩子们面对未来的底气。
“既遵循国际课程,同时又立足于当地素材和实情。如果你去审视它,你会发现他们之间是一种非常幸福和从容的联姻。”JohnMcBryde这样评价青苗的课程体系。
在走遍了世界多个国家的国际学校后,JohnMcBryde对于未来人才培养的判断与青苗的教育理念一拍即合,而这正是他坚定不移选择青苗的原因——他坚信,未来那根通往世界的藤,必定会从这所校园中发芽。
22年风雨兼程,未来他与青苗同行
“教育就像一个完美的圆形,你珍惜什么,就种下一粒种子,你不知道它将去向何方。但一个时代过后,这粒种子就会绽放价值并懂得自己来自哪里。”
——青苗教育集团执行总裁
JohnMcBryde
22年前,青苗种下了一粒种子,几经风雨变换,如今这粒种子已经抽拔出茁壮的枝桠,以有力的臂膀为学子们搭起了一条通往未来、通往世界的藤桥。
回首青苗走过的路,每一分收获都有目共睹:
年
6月
青苗顺义校区高中部通过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项目(DP)认证。
年
6月
青苗国际双语学校荣获美国西部院校联盟(WASC)认证。
年
6月
青苗上东校区通过国际文凭小学项目(PYP)认证。
年
7月
青苗顺义小区初中部通过国际文凭中学项目(MYP)认证。
年
7月
青苗顺义校区小学部通过国际文凭小学项目(PYP)认证。
年
10月
青苗教育集团与牛津AQA国际考试局及BritishCouncil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引进包括IGCSE和A-Level课程在内的英式国际课程体系,并执行课程考试。
青苗
青苗从一所幼儿园发展成涵盖幼儿园至高中12年一贯制双语教育体系,从北京延伸到南京、昆明、成都、海南、威海等城市的24个校区,将生命的青色在中国版图上生生不息地铺展。
年,对于青苗来说是收获的一年,也是重逢的一年。
时隔五年,JohnMcBryde再次回到这里,与青苗的老师、学生们风雨同行。双语教育的未来从这里起步,让我们与莫铭翰先生一起,迎接属于青苗的下一个二十年。
年,青苗再创佳绩,
在全国余所国际学校中,
青苗国际双语学校荣居
《京领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排行榜》
美国本科方向第44名,英国本科方向第32名
《京领中国国际化学校品牌价值百强榜》
全国第10名;
《京领中国国际学校创新竞争力百强榜》
全国第10名!
同时,JohnMcBryde作为全国名校代表,在京领榜单发布会暨诺奖创新论坛上,与3位诺奖得主、哈佛、剑桥大学讲席教授同台进行主旨演讲。
在此,京领独家放送青苗国际双语学校JohnMcBryde的精彩演讲,以飨读者。
09:06以下是青苗国际双语学校JohnMcBryde的演讲内容
大家晚上好,很荣幸参加本次发布会。
自从年加入北京京西学校以来,我就早已对施华校长和青苗国际双语学校有所耳闻。我认为,从年我来到中国那时候起,青苗就已经是国际教育的先驱了,那时候国际学校还是为外国人的孩子开设的专门机构。
早在当年,青苗就提出了为中国孩子提供优质教育的理念。青苗意识到,就读国际学校的中国学生可能会失去他们的文化根基、中国语言和文化自信。于是,青苗意识到,国际学校需要用双语教学来确保幼儿学习母语,并有足够的英语互动,使他们能够额外习得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虽然幼年期是学生学习外语的理想时期,但语言学习中有很多事情可能做得不好。作为教育工作者者,我们从过去的20年语言学习的研究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我们将会继续审查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但有趣的是,最初的方法论也是从理论和实践中诞生的,并且已经在青苗国际双语学校1-12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应用起来。
今天,青苗已经从一所成功的幼儿园发展成为涵盖1-12年级的学校。在课程上,青苗采用的是与其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的IB课程体系。IB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基础,注重培养国际化思维。这非常符合中国政府在《中国课程大纲》和《中国教育改革方向》中提出的以探究为基础、以实践为基础的要求。
IB课程符合青苗的教育理念——IB是唯一一个要求所有孩子学习第二语言的国际课程项目,并在高中让学生将英语和汉语同时作为第一语言来学习,进而获得双语文凭。
小学和中学的IB课程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很容易地让国家课程大纲纳入到IB课程中。这使得青苗很好地适应了中国政府关于教育的最新要求,而其他学校却很难适应并达到相关要求。
在青苗,我们一直在寻找ButatBIBSwearealwayslookingfor如何做得更好的方式,并推出了一个翻译中文课程大纲与教材的课程开发项目,让我们的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深入的互相理解和有意义的讨论。
我们已经将CNC的学习成果与IB的学习成果相结合,并开始将其发展为涵盖中国基础教育1-9年级的校本课程。我们期待与其他学校分享这项工作,继续改进我们的项目,支持其他学校的同事,支持中国的教育改革。
青苗已经成功地为IB学生提供了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我们也支持学生拥有广泛的背景和兴趣,并一直在为学生寻找其他可选择的毕业途径。在我们新建的常营校区,我们与新东方教育的分支机构合作,建立了一个艺术高中升学项目,提供视觉艺术课程,将帮助学生进入顶尖大学。
这就是青苗的教育精神——超前思维,持续改进,寻求新的机会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以“为中外孩子提供优质的国际化双语教育”为驱动,青苗致力于发展多元理解的文化,并建立一个更美好的、充满友谊与和谐的世界。
近年来,这一坚实的基础带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在7年内开设了6个新校区。快速成长对任何组织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也为青苗带来了许多机会去探索新的项目方法、学校设施设计以及开发新的社区。例如,在我们新建的海淀校区,从这里可以俯瞰北京西部的群山。新的高中设施将在未来几个月开放,包括许多新的和令人兴奋的想法,例如一个新的概念——位于中央的开放式图书馆学习中心和能够支持独立和个性化的学习的咖啡馆,以及建立新的社区。
在北京和中国各地不断发展的学校网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庞大的专业教育社区,带来了许多优势和人才。我们正在努力利用我们的学习社区分享专业知识,扩大和改进我们的项目,提高效率,为学生和家庭提供更多机会。我们可以在一个校园启动开发,然后迅速部署到所有校园,作为我们学校的新标准。
我很高兴能回到青苗,领导我们现有的学校和幼儿园下一阶段的发展,并开发正在规划中的新校区。我一直受到各种挑战的驱动,比如如何让教育更有意义,如何设计学校,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教职员工和家庭提供受欢迎的、令人兴奋的环境。
世界正在经历一个由技术和全球化带来的混乱时期,社会和工作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正在加速。并且,新冠病毒也加剧了这些变化的破坏力。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帮助孩子们将来在一个新世界中生存,在这个新世界中,他们将来会从事的工作甚至有一半还并不存在,在这个新世界中,孩子们需要掌握新的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理解对方,并且理解我们关心世界、关心他人的责任。
未来是令人兴奋的,但在任何快速变化的时期,只有那些能够适应的人是赢家,而其他人被甩在后面。我们需要教孩子们如何不断适应环境,发展高水平的思维和关键技能,团队合作与同理心,培养创造力、创新和创业精神,以及如何过上健康和平衡的生活。
青苗总是展望未来,想象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凭借目前的平台,青苗可以实现更大的梦想,与组织和机构合作,开发户外教育等项目,以及其他我们还无法想象的项目。
我重新加入青苗的目标是“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我们对教育的承诺是,在中国各地的学校中建立协同效应,持续研究和努力改进,并与其他学校的同事分享这些经验。我们渴望继续想象和创新,以提供优秀的学习机会,并为教育改革作出贡献。
青苗对孩子和家庭的承诺是:我们支持下一代的发展,使下一代的年轻人们能够接受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成为未来的领导人、发明家和企业家,解决我们这些成年人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为我们创建新的世界,新的经济和更好的生活。
Goodevening,it’sapleasuretobehere,I’veknownKathyShiandBIBSforalongtimesinceIjoinedWABbackin.
Forme,BIBShasbeenapioneerininternationaleducationstartingbackinatthesametimeasIarrived,atatimewheninternationalschoolswereforchildrenofforeignnationals.BackthenBIBStrailblazedtheideaofhighqualityeducationforChinesechildrenintheearlyyears.Itrecognizedthatchildrenattendinginternationalschoolsriskedlosingtheirculturalidentity,heritageandlanguage.BIBSrealizedthatabilingualapproachwasneededtoensurethatyoungchildrendevelopedtheirmothertonguedevelopmentaswellashavingenoughinteractioninEnglishtoenablethemtoacquireEnglishasanadditionallanguage.
Althoughtheearlyyearsisanidealtimetolearnanadditionallanguagetherearemanythingsthatcanbedone‘badly’withlanguagelearning.Aseducatorswehavelearntalotfrom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overthepast20yearsandwecontinuetoreviewourapproachandpractice,butit’sinterestingthatinitialapproachhasbeenbornouttobesoundintheoryandinpractice,andhasinformedpracticeatBIBSthroughoutGrades1-12.BIBShasmovedfromitssuccessesinearlyyearseducationtotheestablishmentofGrade1-12schools.
Ithasadoptedthe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programsasthebestfitforitsphilosophy.TheIBprogramsarechildcenteredandinquirybasedandfocusondevelopinginternationalmindedness.ThisfitsverywellwiththeChinesegovernmentsdirectionsformoreinquirybased,handsonlearningthatisoutlinedintheChineseCurriculumGuidelinesandthedirectionsforeducationreforminChina.TheIBsuitstheBIBSapproach–itistheonlyinternationalprogramwitharequirementthatallchildrenlearnasecondlanguageandprovidesatthehighschooltheopportunitytostudyEnglishandChinesebothasfirstlanguagesleadingtoabilingualDiploma.TheIBprogramsintheelementaryandmiddleschoolsprovideaframeworkthatreadilyallowsnationalcurriculumlearning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