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又被冒犯了,笑死了,一网友发现福尔摩斯的英文发音是“Holmes”,按照音译应该是霍尔姆斯或者霍姆斯,怎么会翻译成福尔摩斯了?正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想起福建人说话“H”和“F”分不清,百度查了一下,发现译者林纾真是福建人。看来,谐音梗果真屡试不爽,怪不得网友说:你可以永远相信湖(福)建人!
当然,网络下这种带有娱乐性质的话题也非常有传播意义。正是这一发现,让很多年轻人对这位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鼻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01出生贫寒,却坚持读书,靠文学成就一生!
林纾出生于乱世,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嗜书如命,家里供不起他上学,他就在私塾旁听。那时,他才5岁,正是贪玩好动的年纪,他却一心向学。也许是受到塾师薛则柯的影响,林纾偏爱中国传统文学,即使穷的揭不开锅,也用尽一切办法读书,据说他20岁前已经读完多卷书,一生更是读了三四万卷书。
不过,林纾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两个事实。
第一,爱看书不一定就考的好。林在自己30岁时才考中举人,后来7次上京赶考终落榜,无奈只能放弃走上仕途这条出路,改从文路线。
第二,考不好不代表没用,只要有一技之长自有用武之地。
02不懂外语的翻译家,凭借《茶花女》一炮而红!
林纾的才华和成就不仅在当时很有名,放到今日,也是很难被超越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林纾非常有才华,生前翻译了本国外经典文学作品。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这位公认的译界的泰斗,还不识外语。
那就奇怪了,看不懂外语怎么翻译《大卫·科波菲尔德》《堂·吉诃德》《鲁滨逊漂流记》等一系列名著?
原来林纾之所以成为译者,和他的一个朋友有关,这位朋友曾在法兰西留过洋,对外国文化十分了解,他认为以林纾的才华绝对能够把优秀的国外作品译成文言文,供中国的文人阅读。于是,他逐字逐句翻译给林纾听,了解了原文的意思之后,林再通过他的文笔进行书写。
林纾是非常有文学造诣的人,他20岁之前就博览群书,据说他看过的书足足有多卷。因此,他不仅文笔好,理解能力也好,有的时候他朋友原文话音刚落,他就将所有文字写好。在二人的默契配合之下,他们完成了多部作品的翻译,这工作量实在让人佩服不已。哪怕是如今科技如此方便,也几乎无人超越这个成就!
说完文学,说说林纾的画,我在查资料的时候还意外发现,林纾的画作完全不输大画家。这可能也是被生活逼出来的,因为林纾家境不好,科举考试落榜后总要找个出路,混口饭吃。迫于生计,全靠卖字卖画为生,就这样小日子也过得十分惬意。
03前半生经历坎坷,晚年终于走运
年是林纾的转折点。那一年,林纾的母亲和妻子接踵离世,对他打击非常大。人生郁郁寡欢,整个人很消沉。他朋友见他情绪低迷,就鼓励他翻译小说,他们联合翻译的第一部作品叫《巴黎茶花女遗事》,原著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这部作品刚问世就受到大量读者的追捧,自从林纾的翻译事业一发不可收拾。成名后,也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年更是受邀任北京大学讲席。
不过为什么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师并不是特别有名呢?这可能跟他反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有关,作为文言文的维护者,他和当时所有倡导白话文的人公然对抗,年,还写了一部叫《妖梦》的小说来表明立场。不过这部小说发表没几年,林纾也因年迈离世,随着白话文的普及,他当时翻译的很多文学作品也相继沉寂。
想看更多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