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说话,小心别踏入3大误区,孩子不

孩子出生后,从哇哇大哭到咿呀学语,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充满了期待和焦虑,但我们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和孩子多说话。很多家长都希望能够在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中,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但很多时候都是束手无策。

事实上,在教孩子说话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有很多错误的认识。今天,笔者要总结三个最常见的误解,家长应该避免它们,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帮助孩子们的语言学习走得更顺畅、更好。

教孩子说话时常见的三个误区

1、孩子很早就会喊“妈妈”

也许有些家长会有疑虑,孩子4个月就能发出“妈妈”的声音,为什么之后就没有任何突破了,这样的情况不是应该很有天赋吗?

事实上,不管孩子多有才华,他们四个月大时都不会说话,虽然他们会念妈妈和爸爸,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理解这些单词的意思。他们更多的是模仿周围的发音,并不总是能够发出这些声音。

小宝出生的时候,我咨询过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她告诉我,孩子说第一个单词的时间通常在9-14个月左右,如果孩子的发音是9个月前的,那往往是无意识的发音,不是言语的真正意义。

虽然听到孩子们的第一个发音时我们很兴奋,毕竟它代表了孩子的早期成长,但是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真的好,就应该及时正确地引导他们。当孩子想模仿我们的发音,能够说出一些辅音+元音的组合时,家长不仅要多和孩子互动,还要在孩子发音时模仿和重复他的发音。

2、孩子通过看电视可以学会说话和学习外语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随着这些电子产品的普及,儿童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越来越小。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学会说话或学习外语的方法是让他们从电视或电脑上学习,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不仅对孩子不利,而且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发展。

一些研究人员对0-4岁的孩子做了一组实验,看看三种方式中哪一种最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社会对话——父母经常和孩子交流,听大人说话——大人说话为主,看电视——播放教育动画片。

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孩子和父母说话越多,他们的语言能力就越强。效果是“只让孩子听大人说话”的6倍;而那些通过看电视学习语言,让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的人,他们的语言发展和词汇往往比普通孩子差。

为什么与成年人对话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最佳途径?每一项技能都需要不断的练习,语言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使用和学习,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它。要想让孩子尽快开口说话,提高语言能力,不仅要“跟他说话”,还要让孩子参与对话。

即使孩子只能理解你的意思,不能正确表达,也要为他创造更多表达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他的兴趣,增强他的发音印象,孩子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3、喜欢纠正孩子,或是喜欢抢答

无论是语言学习还是其他技能学习,我们都会在学习过程中犯错,孩子们也一样。可能是发音不规范,用错了词,或者一个词引申过度等等。很多家长听到孩子说错话时,总是习惯于马上纠正。

有时孩子的思维反应很慢,组织语言需要一点时间,但家长总是过于急躁,孩子还没有组织好语言,家长就替孩子回答了。这些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说话的信心和动力,使孩子变得沉默。

其实,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自我纠错”的功能。当他说某些话时,他会说几遍,这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所说的和成年人所说的不一样,所以他试着一次又一次地发音来纠正自己。

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机会去“改正自己”,不应该嘲笑他们的错误,也不应该急于为他们说话。在生活中,我见过很多父母,当孩子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总是冲着他们大喊大叫,或者对他们说:“你太笨了,一个字都听不懂。”

事实上,当孩子说错话或者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耐心等待,这样他们才能把话说完;二是多和孩子说话,让他听到正确的表达。

总结:

总之,父母应该对孩子说错话表现出更多的理解,而不是责骂他们,多点耐心,让孩子表达自己想说的话,然后多跟孩子说话,让他多听听家长是怎么说的说。这三个误区你都清楚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