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稳外贸、稳外资,事关经济全局和就业大局。作为开放大省和外贸大省的江苏,在今年本土遭遇多轮疫情、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通过政策和服务的两个“抓手”,引导社会各界力量,为“稳外贸”提供强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今年1—5月,江苏实际使用外资.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全省进出口.2亿元,同比增长8.5%。随着江苏省对外贸易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拓展国际贸易,公共外语服务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江苏省也推出了公共语言服务创新举措,助力企业搭建对外贸易合作渠道、争取更多商机。
自今年5月起,由江苏省各大高校外国语大学高材生组成的“语言大白”,7x24小时无缝连接,为防疫工作以及企业提供跨语种语言支持,搭建语言沟通的无障碍通道。“语言大白”以“苏式记译”为主题,由云同传平台TransOn联合同济大学人工智能语言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等17所在苏高校外语学院以及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共同发起,志愿服务所涉及的语种包括中英、中德、中法、中日、中韩、中西、中俄,中阿,中葡等9国语言的云传译服务。
建立“屏对屏”翻译机制,破解外贸语言难关
作为长三角的重要一员,江苏是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发展开放型、外向型经济较早的经济大省。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江苏紧跟着在4月发布了高质量实施RCEP“施工图”,16条举措助力企业把握RCEP带来的新机遇。同时,也建立了应急语言服务机制,为保防疫和稳外贸保驾护航。
来自苏州的刘晓萌在一家服装公司担任销售总监,公司的业务涵盖了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其中对外出口占比约为80%,主要市场是澳洲和美国。今年刘晓萌开始带领团队努力开拓RCEP成员国日本和韩国市场,而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关就是语言问题。
“我们在和这些外国客户洽谈的时候,发现语言障碍非常影响项目进展,想找个靠谱的翻译人员很难,就算找到了也费用也不低,让我们错过了很多商机。”
上个月,企业所在街道的工作人员给他们推荐了TransOn免费申领语言翻译卡的公益活动,让他们的语言难关迎刃而解。只需要下载TransOnApp,使用TransOn的语言卡,就可以一键接通‘语言大白’,获得实时、专业、精准的在线同声翻译服务,“现在我们不管是和国外客户洽谈方案,还是进行外贸合同签单,都可以通过TransOnAPP非常快速、顺畅与外商进行沟通了。”刘晓萌说到。
周力是一位从业15年的老外贸人,经历了中国经济不断开放带来的红利的他,在最近也体验到了互联网+公共外语服务带来的便利。“以前翻译人才特别少,尤其是专业的外语人才,只能通过熟人找翻译,现在用TransOn,只需要通过手机,就能接通语言大白,实时进行两种语言对话的双向翻译,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翻译秘书。”作为产品和原材料两头在外的企业,周力所在的电子公司有近八成产品需要出口,近一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用TransOn的服务,让他能够和贸易伙伴顺利、准确地交流。
扬州大学俞洪亮副校长认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有效的公共应急外语服务价值凸显。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深入,无论是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还是跨文化活动交流,对应急外语服务的需求都将日益增多。这样的趋势下,不仅是要求高校加强应急外语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像TransOn这样的市场主体积极发挥作用,有效协调社会各界资源,形成专业有序、高效可持续的应急语言服务支持体系,这次语言大白云端传译的服务模式让我们看到了语言力量在外贸领域的新形态。”
TransOn语言大白开启苏式“译”路,助防疫“苏”战“苏”决
公共语言服务,不仅在外贸,也在屡屡“倒春寒”的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江苏有5.82万的常驻外籍人口,如何第一时间给在苏外籍人士送去权威、有效的疫情防控信息?如何让一线防疫人员与在苏外籍人士无碍沟通?江苏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苏式“译”路。
TransOn等科技企业平台,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在江苏全省发动“语言大白”无接触式云端即时传译公益服务。全方位解决了在日常和应急两种场景下的外语沟通障碍,不仅高效解决了一线防疫的沟通困扰,更获得了在苏外籍人士的高度好评。
来自英国的汤姆已经在苏州生活了5年,在苏州从事国际航运业务,可以简单的说些中文,比如“如何去狮子林?”或者“附近有7-11吗?”不过大部分时间他的沟通还是以英文为主,尤其是在紧急状态下。
6月份汤姆需要离苏进京,由于时间紧急需要当晚尽快做核酸检测,但在寻找核酸检测点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问询了很多,都无法提供夜间检测,”汤姆说道,“最后只好求助社区,但当晚值班的社区工作者不懂英语,而我的中文能力还不能准确的去沟通这么专业的问题。”
当时急坏了汤姆,还好后来朋友转发了一张TransOn的语言翻译卡,汤姆通过扫描TransO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