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英语学的为什么这样难

檩子语:估计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了,但它还是历久弥新。英语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不改变,估计学习效率不会有很大提高。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从阅读入手让孩子真正学好、学活英语,让人欣慰...

中国学生英语学的为什么这样难?

来源:知乎

毫无疑问,在所有视英文为外语的国家中,中国人学英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大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非英文国家象中国那样把英文当成主修课。这导致在中国出生的孩子从初中到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前后要花费8~10年的正规课堂时间学英文。

可中国人在外语上取得的成绩与付出很不相称:有相当比例的大学英文听不懂,说不清,写不明。他们大多只会进行简单的英文对话,内容一复杂就卡壳。而对大学之后攻读硕士的一些优秀大学毕业生,很少有人写出的第一篇英文论文不让自己的硕士生导师发愁的,尽管他们当中有不少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4、6级,甚至还有不少人通过了托福考试准备出国。

这就纳闷了:全世界都承认英语是最简单的语言,可中国人学英文咋就那么难了呢?这其中的缘由在哪里?

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是考试这个指挥棒把学生引入了歧途。让我们用年高考全国卷的几道试题来管窥一豹。找出划线部分发音相同的字:Company(o)A.aloneB.carrotC.moneyD.knockOpposite(i)A.serviceB.outsideC.pioneerD.policeSociety(c)A.officialB.recentC.chocolateD.difficult这样的试题,完全是“纸上谈兵”,英语发音是很难通过书面表达反映出来的,或者说,即使一个学生答对了上述试题,他还是无法开口说出正确的英语词汇,更别说完整的句子了。因为,“对付”这样的试题有一套所谓的策略或“公式”,学生只要“记住”这些“规律”就能应付考试。比如某培训机构就指导学生:“当c遇见i、y、e时都发/s/,如ci、cy、ce”。但语言决不是这么死板的,“society”里的“c”和“official”里的“c”,发的就是不一样的音。至于“i”的长短音区别从实际交际的角度出发,并不重要而且常常是被忽略不计的。把自己束缚在这样的“规律”里,好比我们教洋人学普通话,一开始就严格强调前鼻音、后鼻音,翘舌和不翘舌的区别,弄得人家战战兢兢不敢开口说话,这样还能学得好外语吗?即使我们说母语,目前大概90%的中国人说普通话都有口音,上海人“黄”“王”不分,四川人“男”“蓝”不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交流啊!再看语法题:Hemissed_____goldinthehighjump,butwillget_____secondchanceinthelongjump.A.the,theB.不填,aC.the,aD.a,不填We_____topaintthewholehousebutfinishedonlythefrontpartthatday.

A.setaboutB.setupC.setoutD.setdownThatevening,_____Iwilltellyoumoreaboutlater,Iendedupworkingverylate.A.thatB.whichC.whatD.when

我不否认,这些题目都有一个“最佳答案”,但是表达一个概念并非只有一种方法,况且目前各种语言都越来越口语化,随意化,拘泥于“标准”答案,无疑会将学生引导到僵化机械的死记硬背的错误方式中。以上的第一和第二题,都至少有两个可以被接受的答案。虽然定冠词的使用大多数时候很严格,但也有模糊的时候,在“gold”表示金牌的时候,“the”往往也被忽略了,所以“missedgold”常见于许多体育比赛的新闻报道中。国内也有英语辅导机构“揭秘”定冠词的使用是“置于乐器名词前”,如:Maryisinthemusicroom,playingtheviolin.没错,这里指的是Mary正在拉那把琴房里特定的那把小提琴,但我们也可以说,Maryplaysviolin.意思是Mary能演奏小提琴这个乐器。当“playviolin”泛指“乐器”的时候,就完全不必使用定冠词。所以,语言是不能用一个公式来套的,语义的不同决定了语法的变化。第三题是一个缺乏上下文语境的孤立句子,开头的“thatevening”又故意将学生引导到错误的“时间”这个概念上,从而选择错误答案“D”,这是典型的偏题或怪题。我敢保证,让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来做上述试题,一定会让他望题兴叹。语言学习,必须从整体出发,尤其是外语的学习,更不同学习母语,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语言内部细小的“零部件”和这些零部件的功能或作用,只要我们能总体上掌握运用语言这个工具,何必在乎每一个零件是啥工作原理呢?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使用语言交际,而不是培养语言学家。即便是语言大师,他们都往往会在一些细小的“知识点”上犯错。我曾经在《是三联书店的错还是钱钟书的误?》一文中指出钱钟书的三小段英文中竟有5个错误!但我绝不敢否认钱钟书的英文呱呱叫。海外有许多老华侨从没有在学校里学过英语,但能操一口带有浓重口音的英语和洋人交谈,而一个国内学了好几年英文的大学毕业生结结巴巴连一个电话都不会打,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英语教育走入歧途了。其实,我们也不必把罪责都推给高考这个指挥棒,问题是使用指挥棒的人没有懂得如何使用好指挥棒。高考命题成了这个模样,难道我们不该从命题入手将指挥棒用到正确引导教学上来吗?在我看来,纠正英语高考命题的误区其实不难,只要取消考察孤立的“语法知识点”,防止以点盖面,将试题重点放在学生对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上,中国的英语教学就能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指挥棒还是那个指挥棒,需要改变的是指挥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考试只考听力理解、阅读、写作和情景对话。目前,听力测试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已经日趋完善,阅读,就是让学生阅读大段的原版文献,只考你是否理解文章段落的主要意思,而不拘泥某个字和词的用法,写作,随着今后运用电脑技术让机器评分更客观公正,写作的测试一定能不依赖人工阅卷而在大规模标准化考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非外语专业学生,会话可以不考。只要考试不再把语言割裂成零碎的“知识点”,我们的教学就可以从宏观的大视野上着手让学生多听,多读,多写,多说,语言不就是这样学会的吗?

除了应试教育误导以外,还有四个原因也很重要,在此就不展开论述了

1、中国人学英文将听、说、读、写分开学习,这也是一个致命性错误2、中国人学外语首先是从音标和语法开始

3、中国人学英文不尊重英文特点,自造英文4、中国人学习过度依赖字典.

总之,学习语言没有捷径,唯一的技巧是——多听多说,杂读勤写。

回复查看下面这些非常优质的英语学习资料:

《3个著名英语学习programs,帮孩子系统、地道地学英语》《学会英语中个常用词,就能开始自主阅读了》《怎样测试孩子的英文阅读水平,并帮TA找到适合的读物?》《史上最牛的Phonics资源汇总》《有哪些易读的英文原版书-英文原版阅读进阶指南》

可以把阅读作为一个任务加到Kiddo的儿童日程表,然后每天记录阅读时间,一般要做30分钟以上。坚持30天,就能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下载Kiddo!

感谢订阅“小花生网”

每天推送国内外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