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全国有18个地区将启动新高考模式,说起新高考,很多人都一脸茫然,怎么个新法?很多人看了政策后依然理不出个头绪来,太复杂了!而第一代“小白鼠”们因为没有经验,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吃了很多亏,流了很多泪,有些考生一本的成绩上了三本的大学,哭都没地儿哭去,想要不吃亏,还得把政策搞明白!
一个全新的高考模式可能要经过10多年的积累,才能有充足的经验让后来者们少走弯路,但在目前来说,没有这种条件。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已经推行了四年,相对来说,有了一点经验了,而其他省份的第一届“小白鼠”们,能在他们的经验之上摸着石头过河,也算是幸运的。
高考改革,到底改了什么,是改容易了还是改难了?很多人一想到新高考,首先想到的就是文理不分科了,但这只是其中一点,改的主要有下面6点:
考试科目由原来的3+X变成3+3,3门主课(语、数、外)加上3门选考科目,3门选考科目从政、史、地、理、化、生6门课中选择,不分文理,自由组合,有20多种组合方式,想选哪个就选哪个,像吃自助餐一样随心所欲,但事实上,并没有这么自由。因为大学在招生的时候,对选考科目有限制,比如理工科的必须选物理,文科的很多要求选历史,不同的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不一样,所以,选科直接影响到大学选专业,再加上因为学校的资源问题,不可能每种组合都开一个班,学校会让人数较少的组合,合并到人数较多的组合,最后只保留几种组合,所以,能选的组合也不多。
选科的时候要把兴趣、成绩、专业、竞争对手综合起来考虑,选择最优组合。
2.录取模式
录取模式是两依据、一参考,依据语数外统考成绩和选考科目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把学习搞好,在体、音、美、品德、学业水平、社会实践等各方面都均衡发展。
3.考试时间
以往考试时间都是每年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而新高考的考试时间分三段:一个学考、一个选考、一个统考,学考相当于会考,有12门,学完所有科目后就考试,考完就清了,以后不再考了,选考科目是在高三第二学期高考前考试,统考就是每年全国统一高考,还是在6月份,没有改变,只考语数外三门。
4.外语考试
以前外语考试只考一次,就是每年6月份的统一高考,现在改为考两次,高三考一次,高考一次,取两次考试中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每个学生都比以前多了一次机会,但是因为频繁的考试,而且都和高考的总成绩挂钩,学生在备考中会有很大的压力,考后成绩不理想也会有很大压力,需要考生有更强的抗压能力。
5.计分方式
由原来的6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数外三门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的分数。3门选考科目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
选考科目的分数并不是自己试卷的分数,而是按等级赋分,比如:小明历史考了60分,但是今年历史比较难考,大家都考的不好,小明在全省的排名靠前,按等级赋分后得了94分。小兰化学考了90分,但是化学题简单,大家都考得好,90分在全省已是靠后的分数,按等级赋分后得了64分。这种赋分方法主要是按每科的全省排名来的,还是比较公平的。
6.填志愿方式
以前的志愿是先选学校,再选专业,学校分一批、二批,分开填志愿,一本的志愿不会跑到三本去。而现在是以专业为主,由专业到学校,学校不分批次,所有的学校都混杂在一起,一起填,遇到一些好学校的独立院校时,考生们不费一番功夫就分辨不出哪个专业是本部的,哪个专业是独立院校的,就有可能填错。
比如:去年浙江一位考生以分的高分考上了同济大学的独立学院,而这个独立学院其实就是个三本院校,他选专业选的是同济大学的,但是这个专业是同济大学独立学院开设的专业,而他不知道,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被这个专业拉到了三本院校。
像他一样的考生也不少,因为他们的失误,6所独立院校杀入强,碾压众多、大学,这几所独立院校的荣光里都藏着众多考生的悔恨和泪水!
所以,填志愿非常关键,一不小心就会吃大亏,浙江的考生要填80个志愿,想必其他省份的也不会少。
从以上可以看出,新高考对考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生规划从高一就开始了,考生们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浙江的考生说:新高考让学生更累了,任务更重了。
尽管新高考在尽力的做到公平最大化,但是,小编还是要说,能走捷径就别靠裸分,浙江考生去年被北大录取的有多人,但是靠裸分的只有12人,仅占6%,被清华录取的有人,靠裸分的只有15人,占比10%!
自古套路得人心,名校不爱裸分,加油吧,新生们!每一次的改革都将产生一批幸运儿,抓住机会,你也会成为那个幸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