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日,大概是孟晚舟生命中最黯淡无光的一天。
她先是被那个所谓最文明的国家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后又在接下来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更是经历了无止境的起诉、庭审、宣判、上诉……
一时间,焦虑、崩溃等负面情绪纷纷朝孟晚舟袭来,但面对镜头,戴着电子镣铐的她,仍然表现出坚毅和无畏,“我本人宁可把美国和加拿大的牢底坐穿!”
这份底气,与她家庭的支持密不可分。
她为华为和中国保留了那份尊严和体面,彰显出属于中华儿女的铮铮傲骨。孟晚舟的身上,有着数不清的标签,但似乎每一个标签都与刚强分不开。
在她的两段婚姻中,孟晚舟经历了哪些风雨?在她背后默默付出的男人又是谁呢?
01灰姑娘
提起孟晚舟,我们就不得不将她与父亲任正非联系在一起。她是任正非与第一任妻子孟军所出的女儿,因后来任正非离婚,便跟随母亲姓孟。
许多人戏称孟晚舟一出生便是华为王国的“长公主”,但事实上她的成长之路却更像是一部灰姑娘成功奋斗为“公主”的传奇故事。
任正非
年,任正非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上学期间,他就表现出卓越的学习技能,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不仅自学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还掌握了几门外语,可谓是妥妥的学霸一枚。
如此优秀的他很快便结识了家境好、长相出众的孟军。两人一见钟情,相谈甚欢,很快便坠入爱河。
任正非28岁的时候,他们有了大女儿孟晚舟,但此时正是事业打拼的重要阶段,两人都痴迷于工作,对于孩子的陪伴时间越来越少,便索性将孟晚舟交给远在贵州山区的奶奶来带。
奶奶从小便悉心教导孟晚舟读书认字,更是让她提前两年就读了小学一年级。
但山区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教育资源落后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导致孟晚舟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
任正非夫妇为了让孟晚舟接受更好的教育,便将她接到了当前任正非所供职的深圳市。
彼时任正非也还未站稳脚跟,深圳的家用面目全非形容再合适不过。
孟晚舟曾经在《风筝》中记录到,“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隔壁邻居说话都能听见。”
之后的时光中,她见证着父亲从无到有创业的全过程,但也深切体会到任正非的疏离。
当时忙碌起来的任正非根本顾不上家里,又由于轻信别人的话,赔了万,失业了。
也是在这个阶段,他与孟军的感情画上了句号。
孟晚舟长期与奶奶生活,与父亲感情疏离,这段成长经历造就她性格上的独立自主与倔强,同时为她成为真正的华为掌门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02华为掌门人
从生活在贵州山区的“灰姑娘”到华为掌门人这条路上,孟晚舟走得坎坷却也坚定。
当年孟晚舟从深圳大学会计系毕业后,在建设银行谋得了一个岗位。
本以为这是一个各方面稳定的工作,但好景不长,由于银行整合网点撤销,孟晚舟失业了。
这时,任正非向孟晚舟发出了橄榄枝,建议她先到自己的华为公司工作,多学习技能、积累经验。
初步成立的华为只有五十多个人,公司没有生产车间,更没有供大家休息的区域。孟晚舟也是从最简单的基层工作做起。
年就职的她俨然就是“华为早期的秘书”,销售、服务部门等都出现她忙碌的身影。
她的工作内容也相当琐碎,就是接待客人、打印、接电话、负责校对产品目录等,但这也充分磨炼孟晚舟的意志。
时至今日,再次提及那段经历,孟晚舟仍旧印象深刻。
年,孟晚舟跟随华为团队去莫斯科参与国际通讯展,那天,她见到了有生以来未曾见过的,好几十捆的卢布。
孟晚舟和同事们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拿过钱“抱起来就往宾馆狂奔”,但当他们冷静下来数钱才发现竟然少了美金。
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汇率”的放大效应,也是从这开始,财务和她有了不解之缘。
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读完会计学硕士的她,正式就职于华为集团财务部门,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时这全然不是一份容易的差事,华为的财务用任正非的话来形容就像是“一杆汉阳枪”,一大批年轻人初出茅庐,有的只是满腔热血和激情。
孟晚舟却在这样的情形下表现出细心、耐心与专心,工作初期便将每一件小事做好,这也为后来她能够成功改革华为财务系统埋下了勤恳的种子。
随着工作的逐渐深入,孟晚舟也显现出作为领导人的坚毅果断。在她工作期间,总共为华为建立了五个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华为在全球的财务结算。
当然孟晚舟的财务改革之路也历经波折。年,华为内刊《管理优化报》上的一篇员工来稿引起了任正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