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崔雅伦济南报道
随着寒假的来临,各种兴趣班、拓展班等校外培训的宣传推广进入小高峰。山东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去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出台后,校外培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在选择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警惕各类校外培训的“花式消费陷阱”。
选择合法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
根据“双减”《意见》规定,“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本意见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在此规定下,从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的盈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已属违规,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参加违规的学科类校外培训班,避免遭受损失。此外,“双减”《意见》还要求,“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明确了不得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任何学科类校外培训。
要查看信誉和师资
在选择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时,要看清培训机构的信誉情况。消费者可登陆各地方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