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理工学院向建设区域有影响的理工大学新

北京酒渣鼻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3.html

贵州日报年9月9日整版报道。

年,时任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赴教育部对接创建贵州理工学院事宜,提出“将贵州理工学院办成西部一流的理工本科院校,为国家和西部地区培养出更多的理工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年成立大会上,时任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给学校发来的《贺信》中,明确指出“要努力把贵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年12月,中共贵州理工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明确了“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

“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成为贵州理工学院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理工人接续奋斗的根本动力,成为指引贵州理工学院不断成长进步的精神支柱。

贵州理工学院校园一景。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自年贵州理工学院党委成立以来,历届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对贵州理工学院的创建、建设和发展寄予了厚望,对学校的工作作出了指示批示,为学校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教育部对贵州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下,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等省直有关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党委按照“三步走”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既定任务,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突出成绩。

抓党建强基础,改革发展凸显活力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贵州理工学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自觉明显增强。巡视整改中,学校党委出台了《关于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有关规定》,建立了第一时间、第一议题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工作制度。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党委中心组、基层党政联席会、党支部会等各个层面及时跟进学习,建立工作台账,推进落实。成立贵州理工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讲习所,讲习所深入课堂、企业、农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2万人次,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广大师生“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年9月15日,贵州理工学院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成立仪式暨级新生开学典礼。

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深化“四有”活动,提高了师生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满意度。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创造性提出了“四讲四重”的工作重点和要求,实现了学习工作责任的有机结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创新性形成了“三学”机制,开展了18个专项整治,查摆突出问题个,建章立制20个,完善工作机制39个,立行立改问题11个。主题教育测评表中“好”的评价占比均在90%以上。广大党员干部用思想理论上的清醒保障了政治上的坚定,贵州理工学院正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前进。

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注重党委自身建设,不断修订“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党委会议议事规则等,出台《中共贵州理工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的实施意见》等全面从严治党系列制度。注重风险防范,开展了三轮校内政治巡察,取得明显巡察效果。领导和支持纪检监察工作,年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开展政治生态研判工作,得到了省纪委省监委领导的肯定;支持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主动接受校纪委的政治监督和“政治画像”。学校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

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工作机制,出台《进一步加强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实施意见》等党的建设制度,完成了高校党建工作20项重点任务。开展了“五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人才团队”上。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被省委教育工委列为基层党建示范点,教师党支部被命名为省属高校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大学外语教学部党总支6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为省属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等2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为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校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

合格本科建设工作受到高度肯定。按照年学校成立大会上省委、省政府给学校提出的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在起草《贵州理工学院章程》和编制实施“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确立了“建成合格本科院校、建设西部有影响的理工大学、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学校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逐步明确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顶层设计。《贵州理工学院章程》于年9月获省教育厅批准。通过开展教室、实验室、校园环境大建设,课堂革命、宿舍革命等活动,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构建。以党建为引领,开展百千万学风大整治,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年11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的评估,得到专家组好评,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两校区办学模式正式开启。学校党委按照“清醒、冷静、智慧、科学”的原则,分三期有序推进贵安校区建设。贵安校区于年6月开工,年6月一期工程建成,知行楼、忆白居等跃然于眼前;年9月师生顺利入住贵安校区,正式开启了两校区办学模式。目前,贵安校区正处于二期加紧建设中,相信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学校将建成一个教育教学功能基本完备、百年不落后的新校区。

抓思政育人才,立德树人彰显成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贵州理工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践行初心使命铸魂育人。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建立了贯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系列管理制度,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大门。二是抓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门课程利用互联网+,实行机考考试改革,打造了思政课程移动互联新常态。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学校党委研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性文件。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思政课程入选省委组织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课程”。三是构建了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年学校成为贵州省第一家教育部易班全国共建试点单位,年作为“贵州省高校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推动全省易班建设发展工作,“五在易班·多彩校园”工作品牌在全省和全国推广。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引导全省高校以易班平台为抓手,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全省师生同上网络思政课”活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贵州省访问量位居全国第一。四是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出台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近3年,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今年学校严格按照“六稳”“六保”要求,多措并举,确保建档立卡学生的就业率保持在%。

全国优秀教师陈燕秀“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现。学校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推行了以慕课建设为抓手的教育教学改革。年在中国慕课大会上,学校通过5G网络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协作完成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的模拟仿真装配实验,这是学校全面构建实施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全面推行慕课、翻转课堂等为代表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果体现。目前,学校14门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慕课平台,学校涌现出“电路原理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成果。年被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批准为“混合式教学试点单位”。

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逐步凸显。学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多层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年1月,学校获批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年7月,贵州理工学院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并作为轮值主席单位和永久秘书处单位,承办了系列校长论坛活动及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大学生公益设计创意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在省内外高校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共计项,其中国家级项、省级项。

抓机遇找定位,学科建设已显特色

瞄准地方特色发展高等教育,是使命与担当,更是独特的发展优势。贵州理工学院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蓬勃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学校瞄准贵州优势特色及新兴产业,在学科专业设置和布局上找准了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方向。围绕一流学科建设,打造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区域一流培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打造了以“新材料开发与利用”“航空宇航与智能制造”“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特色学科群。围绕一流专业建设,打造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生物制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省级综合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一流专业。此外,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联合举办贵州省首个中外合作办学工科项目,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理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产学研合作共赢发展。学校一直致力于构建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工作体系,探索多元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和可行模式。与阿里巴巴共建了全国首家本科层次的大数据学院,服务于贵州大数据引领转型发展战略;与中航贵州飞机制造公司共建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填补了贵州省航空航天本科人才培养的空白,教师自主研发的技术已成功投入生产实际应用。与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共建交通工程学院,服务于我省县县通高速、山谷架桥梁、喀斯特地区建地铁等交通建设与管理。此外,学校积极探索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发展路径,正在与华为、奇安信、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筹建5G智慧校园、网络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抓舞台强责任,社会服务初显优势

贵州理工学院积极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不断提升了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积极融入“两场战役”的成效不断显现。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以“一总支一项目、一学院一课题”为载体,“大地论文”“脱贫攻坚科技项目”立项64个。校领导挂牌督战,选派驻村干部,组织人才帮助湄潭、铜仁、长顺、赫章等地,在党建帮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规划、农产品兜底销售、校农结合、教育扶贫、文军扶贫等方面取得一定帮扶效果。铜仁“红色岩溶”“何首乌”、赫章“半夏种植”、湄潭“茶”“太阳能光伏路灯”等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好评。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学校党委组建5人工作组,在蔡家关校区用短短13天时间修建了两座临时人行天桥,实现了校园的封闭管理;组建技术攻关团队,与企业联合研发磷石膏外墙,用于校园的物理隔离,为确保师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全校青年师生积极投身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两场战役中,发挥所长的同时,不断练就本领、成长成才。

抓班子带队伍,人才兴校渐显新局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贵州理工学院坚持党管干部,注重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干部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关心下,从贵州理工学院提拔厅级干部共12人次。坚持党管人才,主动“走出去”筑巢引凤。建校至今,引进高层次人才人。高度重视各类平台的搭建。获批了以“贵州省轻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16个省厅级科研平台,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78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获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等各级各类教学建设项目项。培养出以陈燕秀为代表的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多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基本实现了师资队伍结构与办学规模的协调发展。

5年的奋斗历程,学校依靠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学校广大师生的齐心协力得到了快速发展,未来5年甚至是更长一段时期,建设“西部有影响的理工大学”将是学校的重要阶段性发展目标。学校将科学合理编制好“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从合格本科层次向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的转变,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扎实认真做好巡视整改和合格评估“后半篇文章”,坚决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助力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培养更多贵州工业发展坚挺的脊梁人才,为建设“西部有影响的理工大学”而努力奋斗。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雨

编辑唐嘉阳

编审范觉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