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大连日报」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曲琦
“双减”工作启动以来,中山区教育局积极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该区陆续召开学科类、学前类和外语类培训机构的“双减”专题工作会议,反馈督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时加强风险研判,做好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严规范整治,解决减负“瓶颈点”
中山区教育局坚持疏堵结合、双管齐下,联合区市场监管局、民政局、中山公安分局、消防大队、卫健局和街道等多个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对全区家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全面摸排登记、办学证照检查、消防卫生抽查等;对37家学科类机构和43家幼小衔接培训机构,按照职能权限对其审批、登记,尤其对“以咨询、家政、托管等名义超范围从事学科类培训的机构”进行逐个排查,先后查处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16所。
坚决遏制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通过公开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举报案件重点督办和直查快办。通过家校共育,促使家庭和学校在减负问题上同向同行、形成合力。
夯实教育阵地,拓展减负“创新点”
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既要做负担的“减法”,更要做好成长成才的“加法”。中山区教育局统筹推进“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地,陆续出台《中山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制定“薄弱学科改进计划”,加强改进日常教学质量。推动区域“思维课堂”建设,深化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名师公开课、名师微课,开发区域“一堂课资源包”;开展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等活动。
遵循“自主学习+兴趣培养”的原则,科学设置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制定个性化、校本化的课后服务课程菜单,统筹开展课业辅导、体育锻炼、综合素质拓展等丰富多彩的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成长需求。
深化评价改革,打开减负“突破点”
中山区教育局通过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将“作业设计与命题能力”作为教师关键能力培养,明确作业叫停制度,全力保障学生成长所需睡眠时间。聚焦时间管理,做到“三减三增”——通过减少作业总量,增加学生优质睡眠时间;通过减少校内考试次数,增加学生课内外锻炼、活动时间;通过减少课外补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阅读、劳动体验等时间。
此外,该区积极打造以“AI科普+AI教育+AI科创”为主题的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综合实践基地;通过新组建大连市第九中学教育集团、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教育集团和解放小学教育集团,增强薄弱学校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中山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