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培养讲好中国故事外语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当前,我们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亟待培养大批新时代外语人才。石河子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精多会、一专多能”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坚持高位推动、层级推进,落实过程管理,积极探索用兵团精神育人新机制,丰富外语学科“中国内容”,响应国家“讲好中国故事”的迫切需求,服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提升思想引领高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把握家国情怀的丰富内涵,对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学校要以名师思政导航课、“旗帜·领航”校友讲堂、“明德课堂面对面”、“百名校友讲百企”等活动形式,讲好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毕业感恩最后一课、兵团精神教育课、民族团结教育课等,将家国情怀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在教学中融入更多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话语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联动培养延伸深度。培养大批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坚持课堂联动培养,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等方面持续发力,比如石河子大学“语”润讲堂开设文明互鉴、国家之需、社会之势等八个栏目,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路径选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要坚持“网端”联动,加强新媒体建设,成立“语”润网络育人工作室,形成“一条主线、打造三个专栏、实施五个模块”运作模式,举办网络思政文化节活动,以项目化方式运作,传播青春正能量。要坚持“内外”联动,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家校合作的联动,厘清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突出共育实效。加强党建凸显力度。校党委当好“头雁”,将育人工作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抓“三全育人”,强化“学团组织、学生党支部、党员先锋队”多主体共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坊、联席会制度,在明确“守好责任田、种好身份地”的同时,高度汇聚育人合力。设计党员分类考核办法,成立党员先锋队,形成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全链条”考核机制,大幅提升学院基层学生党组织、党员的引领力、凝聚力。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教育引导外语人才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聚焦服务展现温度。要搭好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依托“阳光之家”心理咨询室,成立阳光心理健康委员会,为学生心理健康护航;要搭好学科竞赛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外语类专业竞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运用能力;要搭好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举办外语演讲、配音、歌曲、书法比赛等活动,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兵团故事;要搭好社会实践平台,为外语人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要搭好就业育人平台,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行业招聘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加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沟通,努力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完善制度拓展广度。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育人,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推进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突破传统的语言学研究领域,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引领科学研究,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外语人才,石河子大学以实绩实效服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矢志奋斗中书写崭新的时代华章。(罗才良潘新仿,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来源:兵团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