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降至100分力度不够,可作为选修

近日,庹庆明校长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应将英语科目的分值降至分。庹校长认为,英语学科耗费了学生太多精力,但对于大多数人实用性有限,高考英语分值越高对农村学生越不利。

庹庆明是四川省雅安雨城区二中校长。作为一位资深教育人,他的观点很有价值。

以方块表意文字为母语的中国人,学习字母组合的表音文字,相对来说较为困难。除了有语言天赋的人,大多数人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掌握的英语能力有限,达不到用英语畅通交流的程度。

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意义历来饱受争议:

语文是母语,学习语文的意义毋庸置疑。语文既是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获取信息的抓手,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独立性的重要保障。中国人如果不学习语文,只要五十年,国家就会消亡;不到一百年,民族就会被分化。

数学既是实用工具,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必要手段。一个没学习过数学的人,相对而言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分析问题不够缜密。数学更是科技发展的基石,没有数学,就没有今天人类文明的日新月异。

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代表了人类社会最大的生产力;地理、历史不但开阔人的眼界、增长人的知识,还能拓宽人的思想视野。

体育可以强身健体,音乐美术能提升艺术素养。

唯有英语,对中国人来说,学习它的价值和意义实在很难列举。

然而长期以来,英语却凌驾于语文和数学以外的所有学科之上。甚至,中小学生学习英语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远远超过了语文学科。

只有少数“精英”支持全民学英语,但是他们的理由很牵强:

一些重要的文献都是英文的,英语不好就无法阅读;英语是世界语言,不学习英语等于闭关自守、与世隔绝。

连小孩子都可以轻易反驳他们的观点:

第一,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阅读英文文献,阅读英文文献也可以借助翻译软件。

第二,说不学习英语是闭关自守完全是偷换概念,让有需求有兴趣的人学英语,并不是要禁止所有人学英语。

关于国家为什么要拔高英语学科的地位,民间还流传着一种阴谋论,说是精英们把持着朝政,而他们的孩子长大了都会去西方国家学习和生活,所以他们非常重视英语学习。

这种观点更肤浅,精英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普通的义务教育,没必要拉着全国人民跟着他们一起玩。

全民学英语并将英语的地位等同于语文和数学,真正的原因与高考制度一脉相承——淘汰式选拔人才,将聪明的人挑选出来重点培养,至于其他陪跑的人是否能从中实现价值并不重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第一外语是俄语。年搞开放,才重新确立了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也就是说,我们学英语,主要是为了融入全球化。

但是现在的形势发生了改变,人工智能的崛起,终将让全民学英语完全丧失意义。世界发展也呈现多极化倾向,英语的国际地位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教育,将人工具化的教育路线逐渐遭到鄙弃。

这种情况下,在基础教育阶段进一步弱化英语的学科地位,既是务实的做法,也与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

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以下四个方案可供选择:

1、将高考英语降至分乃至更低。

2、英语退出高考,仅作为大学的选修课。

3、中小学只开设英语兴趣课,不作为考试科目。

4、中小学生的英语能力达标,仅测试口语和听力,不举行笔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