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考,对于我们都不陌生,人生的第一步阶梯,孩子点灯熬油的奋斗,家长没日没夜的期盼。但又说到新高考,对于大家又感觉有点新奇了,什么时候新了,怎么新的?
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高考改革下设计的“3+3”新高考选科模式,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组合。同年,率先在浙江、上海启动了新高考,年,在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启动,年在湖南、江西、广东、江苏等8省市启动
新高考新在哪,“考试怎么考”“成绩怎么算”“高校怎么招”?
第一、新高考取消文理科,实行“3+3”考试模式,3还是由语文、数学、外语主科组成,每门科目还是分,外语则有2次考试机会选择其中较高1次成绩计入高考,另外的“3”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浙江多一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这三门。
第二、新高考完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供了7选3,35种组合,3+1+2,12种组合,6选3,20种组合等不同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有8个省市的方案为“3+1+2”模式,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指都是什么,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及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其选科科目采取等级赋分制计入高考成绩,等级赋分的意思就是按照考生考试成绩,分成ABCDE五个等级,A等级占15%,B等级占35%,C等级占34%,D等级是15%,E等级是等于或1%,然后对这5个等级再次进行21个赋分等级,前1%代表满分,2%—3%表示97分,以此类推,两个相邻的等级之间相差3分,为什么实行等级赋分制呢?
实行等级赋分,主要是基于学生选考的科目不同、各科目试题难度不同、各科目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的原因,是从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角度做出的。
举例来说,考生甲选考政治,考生乙选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政治考生的第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第三、高校招生发生了变化,新高考实行“专业+学校”的报考模式,学生是这样报考志愿的:土木类+山东大学,数学类+山东大学,材料类+山东大学,土木类+中国海洋大学……,省招办会按照本省符合条件的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排名,按照从高到低进行检索,结合这些大学在本省招生的计划数,依据平行志愿依次录取。由此可见,新高考的志愿填报模式,遵循了学生的意愿,满足了学生对专业和大学的要求,是一大进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所报的专业,选考科目必须符合专业限报要求,比如土木类的要求物理必选,如果你没选物理,涉及到限报院校的这个专业,即使你再喜欢这个院校也不能被录取,所以考生务必提前对选科进行详细了解!
第四、综合评价录取带给考生更多选择,综合评价,自主招生录取是两种新的高考录取渠道,综合评价这种模式依据:统一高考的成绩、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学校的面试成绩以及各中学对考生作出的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方面选拔。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统一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50%或60%。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和老师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记录,是一项重要的面试打分参考。
高考,对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都至关重要,众多家长的焦虑和迷茫,如何充分利用“规则”,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考入理想大学的梦想,需要从进入高一年级起,用人生规划的长远眼光去谋划新高考。所以在这个时期,一些即将步入高中的学生和家长,要做到“三年早知道”的原则,做好职业规划设计,考虑各方面需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慎重选择。
新高考选科,犹如“田忌赛马”,掌握这3点原则,学渣也可能变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