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创建于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学校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同时也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经过77年的发展,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部)和医院,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医、管、文、经、法、艺术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人才。
安徽理工大学联合南京林业大学(以下简称“两校”)以学生英语素养和英语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学校创建“双一流”的需要,聚焦大学专门用途英语(以下简称“ESP”)教学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经过10年的实践,两校建构了面向新工科的以ESP为特色的“一纲多元”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立足ESP教学改革实践
提出“三个服务”教学理念
年以来,两校以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为建设平台,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写进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经过10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学校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基本的语言学习需求,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并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更要满足学生运用英语表达和获取专业知识的需求,进而满足学校和专业学院人才培养需求。在此基础上,学校提炼出“服务学校办学目标,服务学院人才培养需要,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教学理念,写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开设特色ESP课程
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两校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实践中逐渐形成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内涵认识,即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英语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以培养用英语表达和交流专业知识和学科内容的外语能力为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两校构建以通用英语为主干、专门用途英语为特色、跨文化交际为纽带互为支撑的“一纲多元”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设立的原则是保证基础、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即以通用英语为主干,将跨文化交际课程纳入学校的通识选修课程中;把学术英语和学科英语作为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后的课程按需开设,目前已开设20门,基本覆盖两校各专业学院。
创新教材编写理念
打造ESP教材编写“1+N”新模式
面对国内ESP系列教材匮乏,国外ESP教材“水土不服”的问题,两校ESP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厘清了专业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区别,形成“反映学科主线、内容学生已知、重在语言表现、体现中国元素”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编写新理念,已编写出版10部专门用途英语系列教材,打造了ESP教材编写“1+N”新模式。
这里的“1”是编写理念,“N”是不同学科。“反映学科主线、内容学生已知”,英语教师就不会被束缚在学科内容上;“重在语言表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