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教育新闻里提到grammarschool,如果以为是像新东方这样培训外语的语法学校,那可大错特错了。
grammarschool我们翻译为“文法学校”,在英国及英联邦一些国家普遍存在。
它们其实就是我们以参加高考为目标的普通中学。
小学毕业后,部分学生进入文法学校;部分则进入职业技术学校。
在过去,受教育是一种特权,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无法支付学习的开支,文法学校最早是教授拉丁语的学校(从这个意义上看,也算是外语培训学校了)。
直到了二十世纪初,英国还没有公费中等教育制度。
学生小学毕业后,要么就读私立文法学校;
要么就读公立学校publicschools,其实还是私立文法学校,只是规模更大历史更悠久。
著名的伊顿公学(EtonCollege)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它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了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埃迪·雷德梅恩、休·劳瑞,作家乔治·奥威尔。也是英国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和和他弟弟哈里王子的母校。
年英国政府通过了《教育法》,建立了一个由政府出资,公费的新文法学校体系,同时为已有的文法学校提供政府资助。技术培训也纳入教育体系,成绩不好,考不进文法学校的学生就进入技术学校参加培训。
在一战和二战期间,这一制度进行了修改。学生在11岁完成小学学业,统一参加叫做“十一加”(theeleven-plus)的中学入学考试。他们的考试成绩决定了他们上什么样的中学。
当时有三类中学:
成绩最优秀的的学生被文法学校录取,将来基本都是大学生;
部分其他学生就读于现代学校(modernschools),他们学习更高水平的课程,一般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但好歹也算文化人了);
其他的学生进入技术学校(technicalschools),学习谋生之技。
当然,后两类学校里的佼佼者,有时也可能被大学录取。
二战后,这一僵化的教育体系遭到许多教育家的批判。经过教育实践,建立了许多“综合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