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刘一颖王原杨润勤
7月8日是高考第二天,在济钢高级中学考点,家长和考生看上去从容淡定了很多。图为考生自信地走出考场。
今年,山东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落地实施,俗称“新高考”。新高考有哪些“新”?
表现在形式上,7月9日至10日进行的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不同考试科目可能会更换考场,选考不同科目的考生考试时间也不同。山东师范大学附中在考前还就此发放了“静悟”材料进行提醒。该校高三班主任田雪莲说,她的班里就有学生9日全天没有考试,等级考试科目全部集中在10日。“可能有考生9日就结束所有科目考试,晚结束的考生不要被别人影响,你的高考之路还没有走完。”
在这种新的表现形式下,有哪些新的实质内容?
等级考试选科代替传统文理分科
记者梳理相关政策发现,山东新高考之新,主要包括考试科目、成绩换算、选科要求、报考科类、录取批次、划线办法和志愿设置规则等方面,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
先说考试科目。今年,山东高考考试科目由原来的“3+X”变为“3+3”,物理、化学、生物和政治、历史、地理6个科目不再按传统的理科和文科划分,而是由考生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的科目中,任选3科参加等级考试。
分科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考试形式和成绩换算方式的变化。新高考中,集中考试时间由原来的2天增至4天,组成部分也拆分为国家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6选3”模式下,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共有20种组合可选择,以往的理综、文综科目同时开考也变成了6个科目考试分别进行。
“3+3”高考总分的组成,由语文、数学、外语3科原始分数与学业水平等级考试3科等级分数相加。其中,语数外原始分满分均为分,等级考试科目转换为等级分每科满分为分。
等级考试科目不同,难度不同,如果按原始分数简单相加,会增加学科间的不公平。这就需要进行等级换算了。根据换算规则,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8个等级区间,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区间人数所占比例;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总成绩时,将8个区间内考生原始成绩依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8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并计入总分。这样一来,可确保考生原始成绩等级转换后,排名顺序不变。
普通类分段划线不再划本专科线
完成考试得出高考成绩后,接下来就要根据报考科类划定不同录取批次的分数线了。
年高考,报考科类有文史类、理工类、艺术文、艺术理、体育类5类,录取批次包括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普通批、专科(高职)提前批、专科(高职)普通批5个批次;今年没有了文理分科,报考科类也调整为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3类,其中普通类包括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和常规批3个批次,体育类包括提前批和常规批2个批次,艺术类包括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和专科批3个批次。
以往人们熟悉的文、理科自主招生最低控制线,各科类的本、专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等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普通类和体育类的一段线、二段线,普通类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等。只有艺术类还保留本、专科文化控制线,但也不再分文、理科。调整后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相同性质的录取批次在同一录取时段内仍不能兼报。
在普通类中,一段线是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下同),按照当年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二段线是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按照当年普通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作为考生参与录取的最低控制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则是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按照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0.5划定。
省招考院解读,实施分段划线,而非以本、专科作为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依据,是考虑到在新高考“专业(类)+学校”的志愿模式下,无法简单地面向所有专业(类)统一划定一条本科线和专科线,一条本科或专科分数线将很难涵盖所有的专业录取线。同时,分段划线有助于确保有序投档录取,且为逐步减少录取批次创造条件。
填报志愿改为“专业(类)+院校”
新高考在志愿填报环节,填报模式由往年的“院校+专业(类)”改为“专业(类)+院校”为单位,这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换,而是更加突出专业(类)的地位,能让考生扩大选择权,能尽可能“录其所愿”。
以年高考文理类本科普通批首次志愿填报为例,考生可填报12个院校平行志愿,每个院校可选择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今年,在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仍设置平行志愿,以普通类常规批志愿填报为例,该批次3次志愿填报,以“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志愿均可填报最多96个志愿;艺术类和体育类填报则最多不超过60个。
过往填报模式下,考生被投档到院校后,如果选择了专业服从调剂,可能被调剂到该院校的其他专业;新高考模式下,不再有“专业服从调剂”这一选项,考生可直接被投档所填志愿的院校专业上,但在相关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同样有被退档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与考生等级考试选科相对应,高校专业在录取时,也有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考生报考相应院校专业,须满足该专业对等级考试科目限定的要求。
新高考在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上的变化,意味着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最大限度保障学生专业选择权。对高校来说,优先考虑专业的思路,有助于高校录取到有明确专业志向的考生,同时也对高校专业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各专业特别是“冷门”专业需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考遇到“课间休息”
按照我省高考日程安排,7月8日上午不安排考试科目,下午3点举行外语(笔试)考试。
高考期间有“课间休息”,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是今年我省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这“课间休息”,考生们是怎么度过的,对下午的考试有什么影响?
7月8日下午3点,骄阳似火,济南唐冶东路号,历城二中考点外,陪考家长安静等候。
“今天早晨六点半,孩子就起床了,洗漱、吃早饭。按照明天一早开考时间,8点一到,他自己做了一套物理模拟试题,9点30分停笔‘交卷’。”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高三学生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备考心态很好,模拟过后还对了答案,“看他的表情应该是胸有成竹”。
济南市教育局针对8日上午半天的空考时间给出建议:利用难得的时间,做好休息调整和后续考试科目的知识梳理;考生强化安全意识,不随意外出,不到人员密集场所,不靠近危险水域;家校协同,及时掌握考生考试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和特殊情况,共商合理对策,调整应考心态。
历城二中高三考生家长王女士自高考起,一直没见到孩子。“她是住宿生,不知道我一直在考点外陪伴她。”王女士一边扇着扇子,一边感慨道:“高考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场考试,当父母的不想缺席。我们在场外陪着,也算和孩子一起上考场了!”她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班级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