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谋划十四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新思路、新目标、新战略、新举措,努力开创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新局面。北京市委教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柳长安,北京市教委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处长李善廷亲临指导。全体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研究生导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程维主持。
研究生教育会议现场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柳长安讲话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柳长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揭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大方向、大趋势、大格局,是我们下一步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南。我们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深刻认识在新的发展格局下研究生教育的新使命、新要求,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二外研究生教育学科育人能力持续增强,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为北京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高层次人才。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要坚持“四为”方针,强化“内涵式发展”。他对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二是面向新时代,继续创新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凸显学校特色和优势;三是强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践行研究生教育改革新理念新使命。
党委副书记、校长计金标作题为《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快推动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主题报告
党委副书记、校长计金标作了题为《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快推动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十个方面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现状“家底”:一是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整体成效明显;二是多学科促进、双类型并重的研究生教育新格局基本形成;三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全面改进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四是以特色和在线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了研究生教学改革;五是积极推进科教融合,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六是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初步形成了职业(应用)导向的专硕培养特色;七是强化学科交叉培养,探索形成开放协同的育才特色;八是持续压实导师责任制,导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九是规范研究生培养流程,全环节严控研究生培养质量;十是积极拓展研究生国际交流,努力提升了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计金标校长指出,要辩证地看待已取得的这些成绩和成就,要充分认识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一方面,要对机遇保持敏感的自觉,学校优势特色很明显,特别是在满足国家战略和北京发展的特定需求与现实紧迫需要上优势已经凸显,在特定领域的智库创新研究和交叉人才培养上优势还很领先,要坚定信心,紧抓机遇,时不我待。另一方面,对问题和短板,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切实增强改革和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在总体上,学校将立足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新的形势要求,明确任务重点,全面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着力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力争在两年的阶段性攻坚中取得显著成效,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重大突破。他强调,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希望大家同心同德、砥砺奋进、乘势而上,立足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努力开创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再谱新篇章!
副校长程维作题为《学科建设诊断分析》的报告
副校长程维作了题为《学科建设诊断分析》的报告。报告依托学科评估中的部分数据,总结了学校近年来大力实施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及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对如何学习贯彻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对认真落实北京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部署。学校“十四五”规划将学科建设置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体现了学校坚持学科统领、树立学科思维的发展思路,要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明晰学科发展方向及策略,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打造人才队伍,以学科建设为引领规划科研发展。希望同志们、老师们继续“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为学校实现各项事业的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党委副书记、校长计金标为年度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颁奖
校党委书记顾晓园为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颁奖
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颁奖环节,计金标校长向年度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颁奖,顾晓园书记向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颁奖。
英语学院院长武光军(左)、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吕宁(右)发言
研究生学术导师代表吴建设(左)发言
在参会代表发言环节,英语学院院长武光军、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吕宁发言,分别对本学院、本学科在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总结了各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工作经验,提出了未来持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发展设想。研究生学术导师代表吴建设教授就“串行”培养模式与“并行”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生研究选题的创新以及提升学校研究生培养声誉与培养效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校党委书记顾晓园作总结讲话
在参会代表发言之后,校党委书记顾晓园作题为《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开创研究生教育新局面》的总结讲话。顾晓园书记指出,根据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结合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立足学校工作实际,在前期精心筹划、高标准制定一揽子实施计划、方案、制度的基础上,召开了本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有两个目的:一是校准目标,全面深入贯彻中央和市委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二是解决问题,通过破解认识误区、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顾晓园书记强调,今天的会议只是明晰任务、解决问题的开始,只是学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会后的关键任务是抓落实,抓行动计划的落地见效,为此而提出18个字的工作要求,具体来说就是“三抓三重”。一是抓管理,将建立一流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和打造先进管理团队作为硬指标。二是抓教师,将建立一流导师队伍和培养卓越教学科研能力作为关键重点。三是抓学生,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服务国家及首都发展作为鲜明导向。四是重指导,在全面完善研究生教育工作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五是重评估,在持续健全完善研究生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下功夫。六是重考核,在用好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个指挥棒上下功夫。
顾晓园书记号召全体教师,要一以贯之把教书育人作为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始终保持自强奋进的姿态,以更深的思考、更强的定力和更新的气象迎接新的挑战、谋划新的举措、开创新的未来,始终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加快建设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研究生教育会议现场
如何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时代定位?
如何培养更多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今天,小薇邀请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代表
畅谈他们的育人理念和经验做法
同时还有来自不同院系的优秀硕士研究生代表
聊聊他们在北二外求学中的收获和体会
英语学院吴建设:
教书育人,为二外创造明天
吴建设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语言学、翻译实证研究。目前研究兴趣为基于脑电与核磁等脑成像技术探索汉语语义加工、翻译机制、二语学习者文化加工等问题。
目前,在考取博士方面,共指导7名研究生申请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荷兰莱登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攻读博士,其中2名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博士生”全额资助;在研究生指导方面,共9名研究生获校优秀硕士论文,2名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名获国家奖学金;在论文发表方面,与研究生分别在《心理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等期刊合作发表论文6篇。
教书育人是我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我希望学生们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有思考能力的人,希望他们既掌握真本领又拥有大情怀,将来为母校、为祖国做出贡献!
日语学院马骏:
做学问与“坐学问”
马骏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追求学术创新是学人的本能。围绕着如何培养研究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问题,我们尝试让研究活动程序化,具有可操作性。我们的方法是夯实以下四环节:“回顾”,是对研究史的细致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