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英语文章写得差,四六级惹的祸吗

就在12月14日本周六,全国大学生将迎来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复旦大学知名教授蔡基刚今天再次疾呼,为了学生,为了国家,四、六级考试必须立即停摆:1.考试从教育部门脱钩,学校教务处不再组织;2.考试转变为类似托福雅思类的社会化考试,成绩只报告学生本人;3.考试不能改头换面以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新面孔出现,后者必须停止开发。蔡基刚是复旦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市教委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会长、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是行业内真正的权威专家。年1月8日,蔡教授曾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何时停摆?写在公共英语再出发之际》发出呼吁,《中国青年报》曾予以报道。文章指出,今年是四、六级考试实施30周年(四级是年第一次,六级是年第一次)。客观地说,这个全国统一考试对于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他认为,弊大于利。如今,年年底,《复旦教授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停摆进入倒计时》一文在《中国科学报》上刊出,上观、文汇等权威媒体第一时间转发。到底为何要停摆,专家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这个考试能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吗?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吗?能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吗?第一,当命题要求是统一的,大学生英语水平无法突破。日本高校大学生词汇量平均为个,中国大学生平均词汇量是个;英语文章有效阅读速度是每分钟个词,中国学生平均速度是每分钟70个词。不是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差,而是四级考试只要求个词汇和每分钟个词。这样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能有突破吗?第二,当考试是全国统一的,公共英语教学无法突破。这样,我国大学生就永远无法学会用外语熟练地汲取他们各自领域的国际前沿信息、交流科研成果。第三,当考试是标准化的,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无法提高的。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和分值是听力35%、阅读35%、写作和翻译各15%,听力是新闻和日常对话,翻译是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这意味着理工科院校学生关于读(专业期刊的信息汲取)和写(科研成果的交流)的能力训练只能减少,不得不花35%的精力去训练新闻听力,花15%的精力去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第四,当命题主要是客观题时,牺牲的只能是学生独立分析和批判性思辨能力。只要四、六级考试没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那么一流本科课程就无法实现。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外语水平和外语教学是通过一个全国统一的教学考试提高的,没有什么比浪费大学生的青春年华更悲剧。据杨惠中教授的文章统计,30年来,我国累计已有多万名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教学要求,其中多万名学生达到六级教学要求。有一个事实不容否认: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整整一代本土培养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无法用外语熟练地汲取和交流他们各自领域的国际前沿信息和科研成果,也无法用外语有效开展他们毕业后的工作与研究。可以问一问北大、清华和复旦这些顶级高校,他们有多少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本科生能够熟练阅读自己本专业的文献。清华大学外语系原主任孙复初教授通过调查吃惊地发现,清华大学的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后,英语专业文献不能读,英语文章写得一塌糊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根据教育部语委对全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用他们全部学习时间的1/4以上学外语的比例很高,有的人是全部,有的人是3/4,有的人一半,占1/4以上的可以达到65%以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顾海兵警告说,在假定各个基本学科同样的学习成本(时间)条件下,一个人用于外语课的时间多一些,必然会使用于其他学科的时间减少,结果学生不可能既精通外语又精通其他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593.html